本报呼和浩特7月20日电(记者高平)不要小看花花草草,它连着环境、连着乳肉、连着国人的幸福。这是日前在呼和浩特召开的第三届中国草业大会的热门话题。本次会议以“历史机遇—生态文明—食物安全”为主题,中国草业的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及科研院校等相关组织团体约500余人参加。
在中国草业论坛上,发布了《中国草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目前中国人工种草面积达2.8亿亩,年理论产草4500万吨;已形成自产自用型、生态功能型、商品生产型三类饲草种植加工业;全国登记统计的草产品加工企业已有300多家,分布在21个省区,主要集中于北方的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河南、河北等地。
草业论坛上,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说,中国草业已进入新的历史机遇期,中国的草产业将有大发展。因为中国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提出,中国正在发生从耕地农业到草地农业的变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中国经济增长正面临由“灰”变“绿”的“色彩”转型,宜通过设立绿色标准、发展绿色金融,利用绿色基金推动碳排放权交易,探索绿色发展与欠发达地区减贫有机结合的机制。专家表示,目前,全国年口粮需求2亿吨,可转化为肉、蛋、奶的饲草需求量高达5亿吨。预计未来15年,中国动物产品消费量将保持较快增长,饲草料的缺口巨大,草业发展前景广阔。
眼下,中国已形成草产业发展的国家支持系统,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鼓励和支持草业的发展。中国未来要在充分利用占国土面积41%的草原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草地农业。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董恒宇说,伴随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近些年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发生转变——粮食消费在下降,动物性食品消费在增长。现在国人认识到食草动物的肉质更安全,这是牛羊肉价格持续增长的一大主因。目前农村人均年消耗120公斤粮食,而城市人均只有70公斤,因为城市生活水平高,肉蛋奶替代了部分粮食。
董恒宇说,如果中国利用60亿亩天然草原大力发展“生态草业”,一方面可以降低饲料粮用量、优化粮食结构,另一方面可以恢复草原生态、提高农田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