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着输液瓶看演出的大妈、追着演出车送西瓜的乡亲、投入地欣赏节目的白胡子大爷……这是新疆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基层演出时的几个小场景。
今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结合20万名干部下基层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安排文化小分队,把文化活动、文艺演出、文化产品送达“最后一公里”“最远一家人”。
为26万群众送去演出300余场
“由于从小失去了父母,我感觉给村民唱歌就像给父母唱歌一样亲切,所以我在唱歌中给一位老妈妈跪了下来!”新疆杂技团演员努尔尼沙·阿巴斯说起为何要跪着唱歌时激动地说道。
不久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举行了一场文化惠民活动报告会,30位艺术家代表讲述亲身经历,通过图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了基层文化惠民活动中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和动人的场景,畅谈了深入群众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从3月10日开始,来自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歌剧团、民族乐团、管弦乐团,木卡姆艺术团、杂技团以及新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文艺院团和文化单位相继赴南疆四地州19个县市的215个乡镇,为26万群众送去了300多场丰富多彩的各类演出,为父老乡亲送去了丰富的文化大餐。
演出因地制宜,在文化站、村委会(社区)、学校甚至田间地头进行。新疆艺术剧院民乐团党委书记王陈军说,我们在文化惠民活动中实现了优秀的音乐与舞蹈相结合,让村民们感受到了现代文化的魅力。
文化惠民形式多样
“我走下车,她哭了,她说她从没想到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她很激动。”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演员吐尔逊娜依·依不拉音江讲述了一次演出结束时,一位中年维吾尔族妇女在她要离开的时候,轻轻拍打着车窗说出了心中的感受。
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在28天的时间里,足迹遍及巴楚县、疏勒县、和田市、墨玉县、阿瓦提县四县一市,直接服务群众人数十余万人。
在巴楚县夏马勒乡的演出进行到一半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主持人便问观众是否结束演出。村民们齐声喊:“不结束、不结束,我们要看!”村民们冒着雨热情不减地观看节目,演员们也冒雨走到群众中继续表演。
在墨玉县普恰克其乡演出时,近7000名观众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现场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
新疆博物馆文物小分队在16天时间里一路马不停蹄,先后赴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县、乌什县、拜城县的19个村镇以及库尔勒市,为当地的农牧民、中小学生和社区居民送去了20多场《血脉相连——新疆各民族历史发展的珍贵印记》和《新疆古代民族服饰》展览。
新疆图书馆馆长历力说,我们为基层群众送去了双语杂志、书籍、农牧业视频资料,建立了流动图书馆,赠送小孩子玩具、书画用品,吸引他们走进图书馆。
新疆文化厅副厅长徐锐军说,艺术应该回归本质。此次文化惠民活动基本上是在田间地头演出,也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接地气的源泉。新疆文化厅将把文化惠民活动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打造,鼓励更多的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主题鲜明和接地气、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作品。
让艺术回归基层
“认出来了!是国家级十二木卡姆传承人乌斯曼·艾买提。”“真的是新疆木卡姆艺术团来了。”
人群中再一次掀起了声浪。一曲高亢悠长的开场曲《木卡姆人》打破了这嘈杂的吵闹,台下的村民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这是新疆木卡姆艺术团在喀什地区莎车县北部荒地镇演出时的一幕。
乌斯曼·艾买提说,作为一名木卡姆传人,25年来他从没有来到农民身边演出,此次亲眼看到农民群众对艺术的渴望和热爱,十分感动。他说,演出后,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从兜里拿出10元钱塞到了他的手中以示感谢。那次演出让他记忆深刻。
新疆杂技团为了给群众带来更多更精彩的演出,演员们每天演出4场,从早晨9点起床到晚上8点多休息,狭小的道具车和村办公室就是化妆间和换装间,无论从演出场次,还是持续时间,都达到极限。
新疆艺术剧院歌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阿迪力·米吉提说,在和田地区的演出中,连续几天的沙尘暴让他们睁不开眼睛,但没有一个演员退出演出。连续几天,他们把晚饭当午饭吃。他说自己本来是演小品的,但演完小品后感觉不过瘾,便当起了主持,就是想和群众多说几句话。“我当了30多年演员,今年下基层的演出是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次。”
新疆艺术剧院歌剧团党委书记刘洪平说,这次歌剧团共下基层演出52场次,演员们头顶着烈日和风沙,为基层群众开展了多场精彩的演出,实现了访民情、惠民生的目的。
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演员贾倩倩说:“如果下次再有文化下基层的机会,我将第一个报名,继续为广大群众演出。”(本报记者 王 瑟 本报通讯员 李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