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初夏的北方某海域,随着一声霹雳般的巨响,一枚新型反舰导弹腾空跃起,直扑海上“蓝军”——某新型靶船。这是一次复杂干扰条件下的成功试验,靶船的研制者就是海军某试验区水面靶标创新团队。
“豁出命也要搞出像样的靶标”
在某水面靶标创新团队成立之初,靶场的几型水面靶标,都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研制的装备,目标特性单一,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新型武器试验鉴定需求。
“不能让新型武器耽误在我们手上,为了试验早日报捷,就是豁出命也要搞出像样的海上靶标。”水面靶标创新团队成员、工程师郭万禄说。
设计研制某新型复合靶船,要攻克的第一道难关就是了解相关技术的目标特性。这在国内尚无人涉足,没有任何的资料和数据可供借鉴。郭万禄带领吴春光、丛滨等年轻骨干,赴全国几十家从事舰船设计、技术保障、教学科研的一线部队和科研院所,进行学习调研,积累了上百万字的技术资料。之后,他们通过设计制作一定比例的实物模型,利用建模分析和微波仿真测量,分析解算出目标各部位的反射特性,几千次的测量论证,数百万条程序代码的编写,几十项重大设计难题逐一攻破……最终,历经3年,他们成功研制某复合靶船,保障了多枚新型导弹试验鉴定任务的完成。
“不管冒多大风险也要攻坚夺隘”
随着创新团队在新型靶标设计研制领域不断取得突破,靶场的海上综合试验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但他们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着眼实战化,开发新一代具有机动干扰能力的水面靶标。但开发这样的靶标,需要在靶体材料、技术水平、试验风险和创新思维等方面有大的突破。
“不管冒多大风险也要攻坚夺隘。”和靶标打了20多年交道的高级工程师韩春生,与年轻工程师何四华、刘振等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承担起机动靶艇设计研制任务。
机动靶艇由于对材料等要求较高,韩春生带领课题组,连续通宵奋战。几十种材料样本,近千次不同环境、不同强度的抗压耐热试验,当某型材料经反复验证完全具备上述条件后,课题组又马不停蹄转入靶艇设计研制中。60多天没日没夜的高强度研制监造,机动靶艇提前亮相海上靶场。由韩春生创造性设计开发的靶艇干扰发射装备,使靶场试验更加贴近实战,赢得部队官兵高度赞扬。
“勇于在炮火硝烟中经受洗礼”
这是一次紧张的某新型导弹海上抗干扰试验。
随着干扰弹发射命令下达,靶船抗干扰项目小组负责人葛尧启动遥控装置。然而,时间一秒一秒地滑过,海面上平静依然,干扰弹没有发射出去!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空气仿佛凝固——他们遇上过去从没发生过的哑弹。干扰弹内装有大量弹药,如不及时排故,试验将面临极大威胁。面对危机和险情,葛尧主动请战,带领两名战友慢慢靠向干扰弹发射控制装置。靶船受海浪影响大幅度晃动,无法预知的哑弹,随时有可能发生爆炸。
葛尧和战友小心翼翼地测试发射控制线路,平日里再简单不过的动作,此刻显得那么艰难,几秒钟仿佛被拉长了几个小时。哑弹故障被成功排除,而葛尧的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靶场如同战场,我们就是要勇于在炮火硝烟中经受洗礼。”葛尧的心声传递着创新团队的共同事业追求。
作为海上新武器试验水面靶标保障团队,海军某试验区水面靶标创新团队从零起步,成功设计开发出多个型号的新型水面靶标,圆满完成数十枚新型导弹试验保障任务,被官兵誉为“打不垮的海上‘蓝军’”。(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于贵民 陈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