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15日 星期二

    案例关注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浙江工商职院坚持“县校企合作”新模式

    练玉春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15日   14 版)

        模具专业二年级学生李浩和张学琛,坐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宁海县的华宝模具教学工厂的电脑前,正琢磨着设计自己的第一件模具作品。虽然还有一年才毕业,但是上海通用今年从自己学院里一口气招走94名毕业生的消息,还是让他们为自己的职业前景感觉振奋。

     

        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宁海县,成为浙江工商职院工作的一大重点。“职业教育必须贴近县域,靠近产业、行业、企业。只有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学院党委书记蔡泽伟说这话,言简意赅。

     

    高职必须服务县域发展

     

        说起学校的历程。浙江工商职院院长姚奇富非常感慨:从1999年开始,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浙江省宁波商业学校”的基础上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到2001年5月,才更为现名。其前身是创建于1914年的“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

     

        而要在这样的历史老本上继往开来,学校必须走出新路。当时的浙江工商职院的选择就是:紧盯县域发展,紧密县校合作。

     

        于是,在2004年,学校与为改变县域支柱产业人才紧缺现状的宁海县人民政府、中国(宁海)模具城共同创新“政府、企业、学校”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体制与机制,签约合作共建宁海产学研基地,也就是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海学院。校区占地150亩,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教学生活区25000平方米,教学工厂8000平方米。学校先后与宁波市华宝塑胶模具有限公司、宁海县阳超模塑厂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引入两家企业,共建模具教学工厂。此时,学院宁海基地成为浙江省第一所由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合作的产学研基地。

     

        在基地,学校把课堂搬进工厂车间,利用模具企业设备先进、种类众多优势,让学生直接在工厂实习、上课;同时将工厂引入基地特设的标准厂房,形成教学式工厂。上午老师刚授予学生理论知识,下午他们将课本带到车间,由车间师傅、工程师帮他们解决碰到的难题。在这里,学生们既是学生也是员工。

     

        截止日前,已有近5000名学生在实训基地完成学习任务,100多名学生被合作企业留用。学生与企业紧密的接触,专业技能大大提升,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3%。

     

        受此鼓舞,学校在临近的慈溪“家用电器”块状经济的主要聚集区推广与宁海县的这种合作模式,于2012年5月在慈溪建设“慈溪产学研基地”,把“总部——基地”办学模式向“一体两翼”阶段实质推进,逐步实现学校全方位为区域经济服务。

     

        “在县域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转换理念,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走‘下移’发展之路,由此实现与同区域的本科院校的错位式发展。以提高并深化县域服务能力,进而提高高职院校的地位和区域影响力。”姚奇富这样总结。

     

    县域成长,有赖职教成长

     

        县校合作,成功的验证标准必然是县校双方的共赢。

     

        在精明的浙江,在以专业技能提升产业水平的地方政府眼里,“人才”,是最重要的,“培养人才的母机”,也值得全力以赴地支持。

     

        宁海县政府副县长娄黛敏介绍说:宁海是中国文具之乡、中国模具之乡,在产业发展提升过程中,政府越来越认识到“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竞争力提升”!

     

        于是,县政府以远低于市场价格提供150亩办学用地,投入3000余万元建设学校基础设施,投入1500万元建设教师经济适用房,每年补助教学经费100万元。而这笔投入,换来的是从2005年开始,连续近10年的人才回报:浙江工商职院为全县企业培训员工1万多人次,技能鉴定9000人次。

     

        于此同时,县校合作的徐霞客旅游学院、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院、高技能人才培训学院也已经运转。

     

        宁海县的一组经济数据也颇有说服力:在“县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动下,宁海的县域经济得到持续发展,2013年,宁海县人均GDP实现62262元,全县模具产业总产值大幅提升,规上企业完成总产值18.9亿元,同比增长26.7%,大型塑料模、精密塑料模、冲压模、压铸模等已走到了国内模具产业前列。

     

        蔡泽伟书记则坦言:学院在县校合作中,师资队伍得到锤炼,办学能力提升,学院声誉广受认可和尊重。

     

        教师与企业的紧密联系,使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得以实践,科研和服务能力大大提升,仅2013年,宁海产学研基地统计申请专利数372项,其中应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72项;企业技术服务横向课题15项,承接宁海县政府规划课题6项;宁海基地成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重要参与单位。

     

    政校企三方合作,是必然选择

     

        中国(宁海)模具城董事长田启仲这样感慨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当初引进先进的五轴连动机床时,我们开出了几十万年薪的高价,也无法找到能操作此类设备的高级技工。如今我们和浙江工商职院合作自己培训员工、培养人才,切实提升了公司员工的知识层次,解决了公司高技能人才匮乏的问题。”

     

        在“县校合作”的推动下,田董事长的企业连续被评为“省级塑料模具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等。企业无疑得到了实惠。

     

        各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都经历了从就业导向到产教结合再进入到为区域社会经济服务的发展路径。面向区域、支撑地方,已日渐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特点。

     

        “与县域社会经济专业产业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当是我国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估研究所所长史秋衡说。他认为:宁海作为中国模具行业的发源地,有被后起之秀赶超的危机。地方和企业都意识到这个问题,浙江工商职院抓住这个机会,打破了旧式的偶发性“校企合作”双主体配对模式,开创了必然性的“政校企合作”三主体市场模式,结果实现了政校企的三方合作,多方共赢。

     

        对于这种原创性,史秋衡如此评价: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了技能人才与生涯发展的完整成长链条;而学校、企业、地方最终形成更大的完整成长的良好循环。(本报记者 练玉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