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广元市苍溪县黄猫乡,因“黄猫垭战役”而闻名。这里山高路陡,是革命老区苍溪最为边远的乡镇之一,即便现在从县城到这里仍需颠簸半天时间。
在这样的环境里,甘愿在乡村教育岗位上扎根34年,成为家长称颂的好老师,学生心中的“好妈妈”,同事眼里的师德标兵,她就是黄猫乡小学教师何秀华。
人们心中的“好老师”
1980年,16岁的何秀华来到黄猫乡条件最差的青寨小学任代课教师。
青寨小学坐落在孤零零的高岗上,四面环河,被人们称为“青山孤岛”。教室里的木板腐朽严重,无电、缺水、缺米。学生的教材、教辅设施等需要她背上山。当时买不起蜡烛,何秀华就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夜晚,四壁透风的宿舍不时有老鼠光顾。这些都没有让她却步。因为,与学生相处久了,她爱这里。她用心工作,成为这里人们心中的“好老师”。
2000年,青寨小学校点撤并,但她仍然留在黄猫乡。2007年,何秀华在教师公招中获得苍溪县第一名的成绩,她有再次选择的机会,可她还是留了下来。她说:“我的心在这山里,我的情在这山里,我爱这里的孩子们。”
长期以来,何秀华也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学生。她教的1991年毕业的54名学生,后来35人当了教师,其中18人回到苍溪县任教。在黄猫乡的教师中,多名都是她的学生。何秀华当年的学生、如今已是黄猫小学校长的何如强说:“正是受当年何老师的影响,我选择了教育,并且回到家乡教书!”
师生心中的“好榜样”
“要成为一名永葆活力的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何秀华凭着勤奋好学,形成了自己“生本课堂、能力培养”的教学特色。她提炼出了适合乡村小学的“先学后教、教练相融”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她所教的学生不但人人能自主学习,人人还能上讲台当小老师。
黄猫乡教师老龄化严重,为了让学校有发展、有活力,何秀华主动承担起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重任。何秀华对年轻教师悉心指导,通过不断地听课、评课,一批年轻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何秀华大胆创新,努力探索具有个人风格的语文教学的成功之路,先后参加了省级重点课题等研究,课题论文还被评为2012年全国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从教34年来,何秀华多次被评为市县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育教学技术标兵等。在她的学生、同事及学生家长看来,何秀华是这个偏远乡镇“最富有”的教师,是师生心中的“好榜样”。
学生心中的“好妈妈”
黄猫乡偏远、落后,在乡小学上学的孩子八成是留守儿童。何秀华经常与他们谈心,还建立家长联系档案,经常与家长沟通、交流。她资助贫困学生向义方从小学读完初中;给患白血病的蹇青松送钱治病,利用空余时间给他补课;经常给失去妈妈、家庭又贫困的蹇继峰买衣服,拿生活费……
何秀华的课堂上总能听见学生的欢声笑语,学生们都视她为“好妈妈”。
何秀华用一点一滴表达了对乡村教育事业的执着,她用34年,点燃了一盏乡村教育永远明亮的灯,照亮乡村学生前行的路。(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