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12日 星期六

    智能手机时代,重新审视“谈话”的意义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12日   10 版)
    资料图片

        说话无疑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它与书写和艺术一道,堪称人类最有效、最有魅力的表达方式。但是,我们说话的方式正在改变,各自不同的声音正湮没在一片噼里啪啦的键盘声中。

        在美国皮尤研究中心,阿伦·史密斯和他的同事正在研究“网络与美国人的生活”。这个项目表明,电子设备如手机等当然无法取代面对面的交流,但可以对其有所补益。史密斯说:“人们相处、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鸿沟,使用这些科技产品恰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鸿沟。”

        史密斯指出,对于那些当面难以启齿的事情,给对方发个信息或电子邮件无疑是更简单有效的选择。不过,这么做也就丧失了“即时感”;而且,在缺少语言交流的情况下,沟通失效、失误的几率当然也会同时增加。

        史密斯认为,人们看上去更喜欢发短信交流,并非因为他们不想和别人说话,也不意味着是为了逃避面对面的交流而将自己隔绝在手机和电脑的围城中。皮尤研究中心2012年的一个调查显示:67%的用户动不动就会看看手机有没有信息、提示或者来电,即便他们的手机并没有响铃或者振动;29%的用户表示“无法想象没有手机的日子咋过”。对很多人来说,手机已经成了生活习惯——而且是个坏习惯。

        毫无疑问,我们的社交已越来越趋于无声了。小孩子开始说话是一件大事,成人放弃说话或许同样是件严重的大事。既然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创造出科技产品,那么我们就不知道如何放下手中的手机吗?

        许多人沉迷于手机上的一些应用程序无法自拔,严重点儿的如同被洗脑了一般。我们本可以抬起头来看看周围,但却低头沉浸在自己的手机世界中。有太多时候人们机械地点击着惯用的“应用程序”,却压根儿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

        我们以前对周围的世界有种依赖感,而现在,这种依赖感已经转移到了“掌中世界”。手机当然有大用处,但更重要的是,在聚会、家庭晚餐以及庆祝会等场合,我们还是应该尽量避免陷入手机的无声世界中去——毕竟,隔“屏”搔痒怎比得上真实的生活那样激荡人心!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