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09日 星期三

    国际观察

    安倍在抗议声中访问澳洲

    李佳彬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09日   08 版)

        自日本内阁7月1日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的相关决议以来,日本国内各大城市的示威抗议此起彼伏,各界人士都以不同方式对于安倍内阁穷兵黩武式的内外政策予以了抨击和谴责。本周,安倍晋三撇下了他口口声声最为看重的“选民利益”,开启了2014年“地球仪外交”的第四段行程——出访大洋洲。

        在匆匆完成对新西兰24小时的访问之后,安倍晋三于7日晚间抵达堪培拉。作为2002年之后第一位到访澳大利亚的日本首相,安倍自信满满地将澳洲之行定义为其本次出访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安倍也将澳大利亚看作是解禁集体自卫权之后,兜售其一直标榜的“积极和平主义”的最佳场所。日澳两国此次除了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之外,更为引人关注的则是双方在防务安全领域的合作。日本希望通过向澳出口尖端武器或是转让敏感军事技术等途径,以求在武器出口领域实现“事实性突破”。

        8日上午,安倍晋三在澳联邦议会发表演讲,竟然大言不惭地表示“日本决心为巩固地区与世界和平作出更多努力,希望能把日本建设成为一个致力于维护国际秩序和国际法治的国家”。在其30分钟的演讲过程中,安倍多次强调了日澳之间的“特殊关系”,并把这种关系比喻为“橄榄球比赛时双方运动员为争抢皮球而抱摔在一起时那样紧密”。对此,当地媒体记者将其戏称为“橄榄球外交”,而安倍也确确实实期待在日本刚刚推行解禁集体自卫权之时,能与澳政府在防务安全方面“抱”得更紧密一些。

        安倍在议会发表演讲的同时,数百名旅澳华人华侨、留学生代表以及韩国裔民众在澳联邦议会大厦门外的广场上举行大规模示威抗议活动,许多示威者都是从悉尼等地自发赶来参加集会的。他们拉起横幅和标语,用中文、英文和韩文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揭露安倍及日本右翼势力的险恶用心。同时,集会方还向澳联邦参议院、众议院议长提交了《致澳大利亚联邦议员的公开信》,表达旅澳华人和韩裔居民对以安倍为代表的日本右翼言行的愤慨,并且对澳日政府在军事领域的过分接近表达了担忧。“中韩联合反对日本战争罪行联盟”韩方主席玉相斗老先生向记者表示,日本向澳出口尖端武器以及日澳强化军事联系势必会严重威胁到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对澳自身也没有任何好处。

        然而,安倍晋三冠冕堂皇的表态并没能欺骗所有人,澳国内各界对其来访也是褒贬不一。澳国立大学国际战略问题专家休·怀特教授便对澳政府的“亲日”政策提出了质疑和批评,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在亚太地区“拉帮结派”无助于地区的稳定,同时也损害了澳的根本利益,安倍选择此时访澳就是希望确保澳对日的全方位支持,拉拢澳成为日本对抗中国的盟友。怀特教授认为,当前有几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摆在澳政府面前——“四分五裂的亚洲是否符合澳自身利益?与日本加强军事联系是否会真正让澳更安全?长期与日本捆绑在一起又如何来保障澳自身利益?”《澳大利亚人报》资深政治记者卡里克则撰文表示,日本同其亚洲邻国有纠纷,但澳政府不应该卷入到日本的“阵营”中去,更不能为了强化日澳关系而损害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对于澳政府来说,今年最重要的外交任务是尽快同中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

        除了在历史问题和对外政策方面受到质疑之外,日本政府多年以来的非法捕鲸行为也一直饱受大洋洲各国诟病。今年3月,海牙国际法院裁定日本在南极海域捕鲸并非出于科研目的,要求日本立即停止非法捕鲸,而提请这项诉讼的正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政府。然而,安倍于6月上旬在国会表示将会推动恢复商业捕鲸,这再次引发了澳新两国的强烈不满。

        在此次访问新西兰期间,新总理约翰·基就表示对于日本重启商业捕鲸“非常失望”,希望日方立即停止一切捕鲸行动。澳工党副党首普利布塞克也表示,将会在安倍访澳期间向其就捕鲸问题进行交涉,而超过八成的澳民众也明确反对日本的捕鲸行为。

        (本报堪培拉7月8日电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李佳彬)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