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我要走了。思念会发新芽,会长新藤,会长成另外的树,在玉龙喀什河流过的地方结满金玉的果子……”
身穿民族服,说着流利的汉语。日前,北京教育学院为142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骨干教师举行了结业典礼。一年的学习就要结束,很快他们就要踏上归程。
北京教育学院自2004年起接受教育部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任务,至今已完成6期共750余人的培训任务;自2011年起接受北京市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双语老师培训任务,至今已完成3期共160余人的培训任务。培训涉及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文理科共10个学科。通过汉语强化培训,学员参加国家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合格率为90%左右,优秀率为60%左右。为考察和锻炼学员的课堂教学能力,项目组联系了北京市的30余所中小学,作为学员下校“实战”的基地。
强化实践教学能力
“我们终于超越了自我。”以前,说用汉语给北京的学生讲课,连想都不敢想。可他们就真走过来了——用汉语为北京市中小学生讲授语文、数学、化学。
学院秉承“真情培训、科学培训、有效培训”的培训理念,以双语教育研究和双语教师有效性培训为先导,以提升双语教学能力为核心,构建多元化的培训模式。此次培训开设了汉语课、专业课1280课时,组织学员到12所海淀区学校、5所西城区学校开展了7至8周的教学实习。项目组还组织了教学观摩比赛,三轮赛课使学员在教学设计、课堂掌控、语言表达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
让语言之花结出教学之果
培训中,更加关注课程的实践性,学院提出“让语言之花结出教学之果”,力求实现知识与能力并举,语言水平与教学水平共同提升。根据学员需求,培训新增加了“语言实践课”,让学员敢于说,善于说。活动形式包括辩论会、演讲会、拍卖会、现场访谈、排演话剧、大家一起做普鲁斯特问卷等。课上学员的参与度很高,丝毫没有“被训练”的感觉,常常是下课后意犹未尽,争论不休。
为了强化教学能力培训,项目组为每一位学员各安排了两次微格教学活动,一帧一帧地记录下了他们的教姿教态,学院教师给予细致点评,学员现场互相观摩,查找问题,确定自己的教学生长点。很多学员表示:“我在微格教室里第一次看到了自己教学的场景!”
学员们还进入北京市的中小学课堂,在学院和实习校双导师的指导下,为学生讲课,主持主题班会,锻炼了教学能力,收获了从容、自信。
深情厚谊
一年的朝夕相处,新疆学员与北京的老师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班主任栗建云能叫得出她带的几届和田班所有学员的名字。过“母亲节”时,学员为她送去鲜花,感谢她像母亲一样关爱每一位学员。
为进一步加强学员的师德建设,全疆班组建了志愿者小组,开展为盲生送温暖活动,每周一次到北京市盲人学校图书馆为盲生读书,充当福利院盲生的家长陪伴孩子们参加各种亲子活动,在盲人节为盲人孩子购买了一百多条“温暖牌”围巾……志愿者队伍已由最初的10多人发展到近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