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07日 星期一

    全面深化改革权威解读

    打桩筑基,不为“一时之弊”

    ——访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

    杨亮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07日   12 版)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再次聚焦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对于财政体制和国家治理的关系,您有何理解?

     

        高培勇:财政乃庶政之母。财税体制在国家治理中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因为,财政职能、财税体制最具综合性,不仅政府部门的所有活动需要财政支出支撑,而且财税与企业、居民的联系也最广泛、最紧密。财政制度安排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财税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如果说,1994年财税改革目的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制框架。那么,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就是要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制度基础。只有财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才能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政策导向、物质基础和财税制度保障。

     

        记者:从历史上看,财政制度改革对国家治理走向产生过什么影响?

     

        高培勇:古今中外实践表明,人类国家史上的每一项重大变革,无不渗透着深刻的财政原因。我国历史上商鞅、王安石、张居正变法,清朝的“摊丁入亩”等一系列变革,也都是围绕财政问题展开的。17世纪末,英国的光荣革命确立了税收法定原则,为英国在工业革命中崛起奠定了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预算制度变革开启了“进步时代”的大幕,推动美国步入世界强国之列。

     

        记者:为何要启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为了解决“一时之弊”吗?

     

        高培勇:财税体制改革不是解“一时之弊”,而是着眼长远。财税体制改革被视为中国改革路上难啃的“硬骨头”,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难题的破解都与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向深水区攻坚的重点。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的换挡期、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跨越的关键期、改革发展由经济社会向五位一体统筹协调的转换期,中长期的“叠加效应”使财政运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现实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健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记者:当前,要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财税体制该怎样发挥好“先行军”功能?

     

        高培勇:新一轮财税改革将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政府行为、实现有效监督,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收功能、稳定宏观税负、推进依法治税,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调节分配、促进结构优化的职能作用;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在保持中央和地方收入格局大体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促进权力和责任、办事和花钱相统一,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就是要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制度基础。只有财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才能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政策导向、物质基础和财税制度保障。(本报记者 杨 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