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04日 星期五

    新乡贤·新乡村

    美学教授回乡追美

    ——湖南科技大学教授夏昭炎夫妇建设新农村的故事

    唐湘岳 谭鑫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04日   01 版)

        夏昭炎是湖南科技大学文艺学教授,退休回到家乡——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石羊塘镇谭家垅村高桥组。

     

        创立农家书屋,开办老年学校和少儿假期学校,成立高桥文化活动中心……79岁的夏昭炎与夫人杨莲金十年辛苦不寻常。

     

        “乡村之美主要在于自然,但诗意的美却离不开文化。”夏昭炎对记者说。

     

    美中不足

     

        夏昭炎2004年退休回到家乡。

     

        他们夫妇发现了村庄的变化,泥瓦房大多已改为别墅式或三层高的楼房,外边贴上白色瓷砖,在阳光下很漂亮。

     

        走近一看,却皱起了眉头——

     

        房子建起来了,公共道路却成了各家“扯皮”的话题。今天“这家不该把垃圾丢在我家路边”,明天“那家不能占我门口的地方”,邻里纠纷时有发生。

     

        乡亲们吃完早饭就呼朋引伴,围坐在牌桌旁。有人把打牌称作“上班”,一打一整天。

     

        不少留守儿童凑在牌桌旁一边“观摩”,一边玩泥巴。

     

        缺乏亲人的关照,又要照看孩子,高血压、头晕头痛、风湿痛,各种各样的老年病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不便。

     

        夏昭炎是文艺学教授,几十年来从事文艺美学研究,尤其对“意境”这一美学范畴研究颇深。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夏昭炎就在高校任教。他潜心学术,撰著学术论文60余篇,其学术专著《意境概说》被湖南省教育主管部门推荐为“研究生教学用书”,《意境》被学术界誉为“在意境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著作。

     

        “意境”强调美的氛围。夏昭炎说:“乡村的自然美当然好,但若没有文化的温床,不去除人心的浮躁,哪会有诗意的美呀!”

     

    美的创造

     

        “不通路,就没出路。”夏昭炎募来水泥,带头捐款,走家串户动员村民集资,修起了组上第一条水泥路。

     

        接着,夏昭炎买下与夏家祠堂相连的一座破屋,找来泥瓦工,补墙盖瓦。收拾出一小间房。

     

        夏昭炎把自己订阅的报纸和买来的书籍放在小房间里,还搬来一些凳子。

     

        “老屋里有书看,明天过来看书吧!”夏昭炎和老伴儿杨莲金走近乡亲们的牌桌,诚恳发出邀请。

     

        第二天,乡亲们陆陆续续走进书屋,夏昭炎数了数:“来了快20个了!”有些老人不识字,夏昭炎和杨莲金就站在一旁帮他们认字,给他们念书。

     

        6间闲置已久的百年老屋被夫妇俩维修装饰,用作图书室、阅览室、教室、游艺室。他俩还购置起电视机、音响和DVD,向镇中学要来数十套旧课桌板凳,搭建起风雨棚。

     

        从此,高桥文化活动中心诞生。中心管委会成立,邀请村民夏春初一同管理;教授又争取县里支持,开设了正规的农家书屋,从乡亲中物色了张玉英做图书管理志愿者。

     

        2013年张玉英被评为省级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张玉英说:“我原来也不读书,后来夏老师给我推荐书,还教我怎么科学管理图书室。”

     

        “多读书,有好处。”夏昭炎特地从省城筹集一批农村适用新书,“凡借书满10次者奖励新书一本。”2013年奖励了12人,最多的借了40多次,奖新书4本。

     

        夏昭炎夫人杨莲金退休前是湘潭市卫生局的干部,耳濡目染懂得些保健知识和经络穴位按摩方法。2011年5月,她和教授商量开办起老年学校。每月农历初三、十六两日上《保健讲‘做’》课,教大家养生保健常识和保健按摩方法。如今,村民一些常见的小伤小痛都能自己解决。

     

        后来,夫妇俩教村民做“回春医疗保健操”、打太极拳,发动大家跳广场舞,成立了文体队、军鼓队,参加全县展示、表演、比赛。现在村民做操、打太极拳、跳广场舞,天天如此,风雨无阻。

     

        2011年夏天,夫妇俩开办少儿假期学校。“国学,一句话一个道理,塑造一个人的人生;一句话一种思想,成就一个人的未来。”夏昭炎精选国粹,打印人手一份,深入浅出亲自讲授。按要求背诵给予奖励。

     

        “假期学校更多的是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夏昭炎说。他为孩子们设计了“酷爱读书,争当三士”活动。凡读书完成一定量的“读书报告”,分别授予“读书小学士”“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博士”称号,发给奖品和奖状,并在宣传栏里公布。还开展了歌咏、朗诵、讲故事、词语接龙、脑筋急转弯、猜谜语、趣味体育等激发兴趣、培养想象力、创造力的活动。

     

        2012年,湖南科技大学硕士生夏兰香第一个拿到高桥奖学金。高桥奖学金由夏昭炎倡议捐资成立,对考取大学本科以上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2012年奖励了一名硕士生、一名本科生;2013年奖励了三名硕士生、一名本科生。

     

        2013年,夏兰香回到夏昭炎的少儿假期学校志愿担任英语教师。“每次回家,我都能感受到家乡人在精神面貌上的变化。夏老师告诉我们,美,需要靠人去创造。”夏兰香说。

     

    美的奉献

     

        为了打造“美”的硬件,夏昭炎夫妇经常把退休工资捐出来。

     

        夏昭炎一家并不富裕,6万多元债务到2006年才还清。“我们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没关系,重要的是家乡文化建设,一天也耽误不起。”夏昭炎说。

     

        2013年8月,夏昭炎突发带状疱疹,一开始没在意,忙着带乡亲们搞活动,没及时去医院。

     

        家住湘潭的女儿夏于林得知父亲生病,马上把父亲接到湘潭市中心医院。“怎么这么严重才来!”医生说,“这种皮肤病,不及时治疗落下后遗症就麻烦了。”

     

        夏昭炎住院半个月,杨莲金在丈夫身边陪护。眼看老年学校开课时间要到了,夏昭炎催促老伴:“你快回家,别误了乡亲和孩子们!”

     

        杨莲金独自乘车回家讲课。

     

        去年假期学校上课期间,杨莲金帮着夏昭炎批改学生的读书报告。她看完一摞,想放到身后的柜子上。“扑通”一声,居然连人带椅摔倒!

     

        杨莲金摔伤右手,轻微骨折。医生给她打了石膏,缠上绷带,叮嘱注意休息。可杨莲金回到家里,还要坚持主持少儿假期活动。

     

        美学教授渐渐有了“粉丝”,镇中心小学音乐老师谭琼主动要求到假期学校做志愿老师:“夏老师夫妇的奉献让乡亲们受益,我也要加入。”

     

        家乡面貌一天天改变,越来越接近夏昭炎想象中的诗意境界。2013年,高桥文化活动中心被攸县政府授予“农村幸福院”称号。他们家也被评为全省“书香家庭”。

     

        一位跳出农门的大学生给夏昭炎写信:“谢谢您为我们做的一切,等我成长起来,我也会像您一样回到家乡,让家乡越来越美。”

     

        “让农村到处飘散文化气息,让农民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夏昭炎说,“这是一个老知识分子应有的担当。”(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谭 鑫)

     

        (相关评论见2版《“乡土中国”的生命该如何延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