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04日 星期五

    七月光明书榜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04日   12 版)
    《大格局:中国崛起应该超越情感和意识形态》
    《文明的度量:社会发展如何决定国家命运》
    《陈来儒学思想录:时代的回应和思考》
    《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气候创造历史》
    《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
    《记忆的风景》
    《下乡养儿》
    《寻味中国》

    《大格局:中国崛起应该超越情感和意识形态》

     

    郑永年著 东方出版社

     

        中国已经在崛起,但远未到达应有的高度,面对其他大国,中国如何保障国家利益?如何避免大国争霸的“修昔底德陷阱”?如何理解和应对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思潮?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中国如何定位在国际上的角色并履行?

     

        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这些问题犹如一个个路障,必须得到稳妥的解决才能继续前进。大国崛起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不断地战胜阻碍,继续向前。

     

        该书是学者郑永年对中国崛起的一些思考。在他看来,尽管中国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现实,但海内外对中国的崛起能够对世界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和理解都不足以明了中国崛起的意义和作用,很多人仍然停留在情感和意识形态的视角来看中国的崛起,缺少理性的分析。书中文章即是郑永年对中国崛起所力图尝试的理性分析,从当前与中国崛起有关联的十二个问题入手,探讨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应如何处理外交关系和地缘政治等关键性因素,以顺利地实现真正的大国崛起。

     

    《文明的度量:社会发展如何决定国家命运》

     

    【美】伊恩·莫里斯著 李阳译 中信出版社

     

        著名历史学家伊恩·莫里斯此前出版的《西方将主宰多久》,被国内研究者誉为一部可与《资治通鉴》相媲美的著作。这本《文明的度量:社会发展如何决定国家命运》,可看作是其续篇。

     

        该书颠覆历史研究的惯常思维,提出文明可用数据来度量。全书横跨15000年的人类漫长发展史,围绕全球文明重心的迁移,就西方何时开始主宰世界等重大问题展开阐述,对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定量描述,以此追寻经济和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演进。

     

        作者独创“社会发展指数”,结合考古证据、历史数据、现代社会数据等,从能量获取、社会组织、战争能力、信息技术等4个特性衡量社会发展和文明程度。进而对东西方国家进行全方位扫描,使用突破性的社会发展研究数据对比了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社会发展状况。

     

        通过这本书,莫里斯解决了人们对全球发展的几大疑问,而且还提供了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有力工具,总结出我们应该如何思考21世纪,以及为何东方将成为未来的主人。最重要的是,对于关心中国文明演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读者,该书展示了全新的视角和令人信服的解释。

     

    《陈来儒学思想录:时代的回应和思考》

     

    陈来著 翟奎风选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来,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2009年11月1日正式出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20世纪80年代以来,陈来积极参与了文化儒学的现实实践活动,他认为在多元现代化世界,儒学应积极发挥其价值理性的优势,借鉴汉唐儒学的发展经验,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他在人权、伦理、生态、全球化等问题上基于儒家思想做出的思考,如仁体和用、道德的生态观、道德的政治学、多元普遍性价值等思想,体现了当代国内儒学的生命力,有力推动了儒学和中华文化的心声,为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贡献了基于儒学价值的思想和智慧。

     

        山东大学王学典教授曾这样感叹:陈来让他最为佩服的是,其学术研究的儒学价值立场一贯坚定。不管外界风雨如何转换,三十多年来,陈来从未改变自己以弘扬儒学为己任的学术立场。

     

        这本《陈来儒学思想录》,即是陈来三十多年来儒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儒学与现当代、古典儒学新诠、论现代新儒家、国学论衡等方面展示了作者的文化观、儒学观和国学观,展现了新时代儒家思想在实践智慧方面作出的新探索。

     

    《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

     

    阿城著 中华书局

     

        作家阿城以小说《棋王》而为人熟知,除了文学写作之外,他在美术、音乐、电影等领域,也作出了很多令专业研究者都不可小觑的成绩。

     

        这本《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就是阿城最新的业余研究成果,是其多年来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思考和研究之作,观点令人震撼、耳目一新。

     

        阿城结合考古、天文、历史、人类学与苗绣等文献文物与田野调查成果,首次从造型的独特角度梳理上古文明的发展脉络,对中国文明进行独特探源,还原出两千多年来洛书与河图的真实意义,解析先秦哲学的底蕴。书中的近四百幅彩色大图,让读者时时有实证的参考,精彩再现了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线索。

     

        有评论认为,阿城的这部作品,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研究中国古文化的书籍,与学院派的高头讲章相比,有着迥异的谈吐。最妙处是屡屡有所新见的呈示,好像给读者拓出了一片崭新的文化风景。书中流露的文士风度趣味敏锐,亦为时下诸多同类书籍所不及。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陈先达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散步时聊出来的书。陈先达先生八十岁以后,不再上大课。学生知道他喜欢散步,路线又比较固定,所以经常与他在路上“偶遇”,一起散步聊天,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即成此书。

     

        书中既有对人性问题的探索,也有对历史问题的求解,既有对命运问题的省思,也有家国情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倾心关注。大到世界革命,小到同性恋。问题广泛,五花八门,却处处不离哲学,每每有思想火花的迸发。作者自嘲是“马路哲学”,但这其实也是传道授业的一种方式。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校务委员,北京市哲学学会会长、北京市社科联顾问,第三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哲学组组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名誉会长。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气候创造历史》

     

    【瑞士】许靖华著 甘锡安译 三联书店

     

        气候、历史,这两个看起来似乎关联不大的词语,通过作者精密的研究而被深度结合起来,并成为一个富有说服力的论断。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来探讨历史,这本书提供了富有价值的独特思考。

     

        书中提出,纵观中国历史,几次大的游牧民族南侵导致的改朝换代的时间恰好与2000年来中国历史气候变迁图的短暂寒冷期相符合。大自然的气候,创造了人类历史。人类的起源、演化,与气候脱离不了关系。气候周期性变化不仅影响了人类迁徙,也开启了许多民族和地方的征服旅程,人类命运骤变。从小冰川期的大饥荒开始,中世纪温暖期的贪婪征服,人类的繁衍、灭绝、融合,到新世界与其他地区的全球变迁,证明了气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创造历史。

     

        作者许靖华,出生于中国,曾就读于南京大学,1953年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取得博士学位,现任瑞士联邦技术学院实验地质学主任。

     

    《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

     

    茅海建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为近代史上的著名事件,戊戌变法已为人熟知。戊戌变法的主要推动者康有为、梁启超,政变后避往海外,完成一系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著述,也成为后来研究戊戌变法的重要史料。

     

        毫无疑问,康、梁是当事人,他们的著述自然有着很高的价值,但他们著述的目的,不是为了探讨历史的真相,而是其政治斗争的需要,故在其著述中有着诸多不尽客观之处。康、梁作为政治活动家,此类行动自有其合理性,但给今日历史学家留下了疑难。戊戌变法的历史真相如何,尚有不同说法。

     

        作为晚清史研究的知名学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茅海建从新近披露的张之洞档案中发现了戊戌变法的另一面,考证出前所未知的康、梁。全书资料翔实,考据精深,很多细节引人入胜、故事性强,例如六君子被捕,张之洞为何独独营救杨锐一人?张之洞为何给青年梁启超开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薪?等等。

     

    《记忆的风景》

     

    【荷】杜威·德拉埃斯马著 张朝霞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转瞬即逝的似曾相识感,是前世的轮回还是现世记忆的魔法?虚无缥缈、错综复杂的人类记忆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

     

        在这本书中,荷兰心理学家杜威·德拉埃斯马进行了一次记忆的探秘之旅,力图揭秘个体生命编年史“自传体记忆”的运作规则,同时转动记忆的万花筒,展现“似曾相识”“闪光灯记忆”“普鲁斯特现象”“濒死体验”等各式记忆风景的奇幻瑰丽。

     

        作者笔下的记忆研究,既有着学者的客观严谨,又饱含浪漫的诗意和人文情怀。他一面信手拈来心理学史上有关记忆的各种理性研究,一面又引证普鲁斯特、纳博科夫、博尔赫斯、狄更斯、伍尔夫等文学大家现身感性说法,让读者在为“记忆奇景”而感叹的同时,又为记忆的文学面向而心醉神迷。

     

        该书曾荣获4项荷兰国家大奖,是一部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的佳作,以18种语言版本畅销全球。

     

    《下乡养儿》

     

    冯丽丽著 新星出版社

     

        一对有社交障碍的夫妻,和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天天,构成了书中的这个家庭。孩子连续换了几个小学都无法适应,结果辍学在家一年,最后变得连睡觉都害怕,因为总是噩梦连连,一家人晨昏颠倒,以至于很久都没见过太阳。

     

        后来,因为作者的一位搞教育工作的朋友乔老师的建议,一家三口选择了下乡养儿。这不是我们熟悉的选择,但它却营造了一种陌生的语境。学习读书,有明确目的的游戏,一样都没有;取而代之的,是买菜、做饭、洗衣、放羊这些事情。然而一年的乡下生活,改变了天天,也改变了作者夫妇。

     

        作者不加隐讳地记录了一家人的焦虑、无能、怯懦与缺陷,记录了这个小家庭和外面世界的冲突、矛盾、妥协与算计。作者的文字像摄像机一样忠实记录着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孩子天天的细微变化。作者在书中没有推销观点,没有抱怨批评,虽然她有非常浓郁的情感,却一直控制着不去表达,不去说破。作者冷静、克制、琐细的笔法,很像一种光学镜头,捕捉到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节。而那样的细节,正是令成人世界的我们思绪万千、心灵震颤的部分。

     

    《寻味中国》

     

    【美】林留清怡著 胡韵涵译 重庆大学出版社

     

        《寻味中国》的作者林留清怡是一个ABC,她出生于芝加哥,在南加州长大,从小喜欢写作,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硕士毕业之后才首次来到中国。她发现,中国人对美食充满了热情,汉语中三句话离不开食物和吃,比如说“吃醋”“吃苦”,再比如用“酸甜苦辣”形容人生百味,因此,她开始通过美食走近中国文化,寻找自己的根。

     

        作者的冒险之旅从北京的一所“既没有暖气,也没有量杯”的烹饪学校开始,到山西面摊和饺子馆做学徒工,再到上海外滩顶级餐厅的大厨。从普通的面条、饺子,到狗肉、牛鞭,又或顶级餐厅的饕餮盛宴。在厨房里,在餐桌上,她遍尝独特的中国美食,也碰到形形色色的中国老百姓,并耳闻目睹了这些人物普通或又不平凡的经历、故事;从中折射出中国社会几十年来的巨大变迁。

     

        作者非常擅长讲故事,书中没有夸张的形容词,也没有褒贬分明的形容词或描写,而是以一个一个生动的故事,不动声色地写出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勤劳、善良、朴实、智慧和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这个“味”,不仅仅是美食佳肴的美味,更是人生的滋味,引人思考,令人回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