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03日 星期四

    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典型案例

    虚怀接纳“新晋江人”

    作者:高建进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03日 10版)

        这些天,福建晋江一中考生蔡星星正忙着填报高考志愿。作为今年在晋江参加异地高考的404名外来高考考生之一,小蔡获得640分的高分,名列全校理科前10名。小蔡的老家在江西上饶,1岁半就跟着打工的父母来到晋江,从小学到高中,他一直就读于晋江的公办学校,不仅实现了入学“零门槛”,还与本地学生同样享受了“学费全免”。

     

        “这些年晋江给外来务工人员的政策越来越给力,给我们省了很多麻烦。”蔡星星的父亲蔡文桂开心地说。

     

    共同的幸福家园

     

        晋江是全国县域十强县,也是福建的用工大县,全市外来人口常年保持在110万人左右,已经超过了本地107万的户籍人口数量。晋江市长刘文儒介绍说,近年来,晋江在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积极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同城同待遇,创造条件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融得入、过得好,使这座城市成为110万“新晋江人”共同的幸福家园。

     

        2011年,晋江在全省率先实行居住证制度,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在申领居住证后,便可享受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就业、住房保障等28项市民待遇,目前已累计为外来人口办理居住证140万张。仅教育方面,目前就有20.33万名外来人员子女在晋江就读,占在校生总数的58.7%。同时实行户籍改革,推出“无房落户”、计生单列管理、购房按揭贷款等政策,降低门槛,开辟绿色通道,缩短办理时间,全面放开外来人口落户限制。

     

    “三不”承诺显真情

     

        10年间,来自江西九江的甘木林,已从公司最基层的一线操作工,打拼成为公司党委书记。如今,甘木林在晋江买房安家。让甘木林决心留下来的,是晋江开放包容的氛围,对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同城待遇的重视、对人才的鼓励和支持。

     

        甘木林坦言,他的学历或许并不会被一些地方看上,但晋江市不唯学历论人才,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和发展空间。“凭借荣获省科技进步奖,我获选晋江市优秀人才,获得了在其他城市难有的发展机会。”让甘木林获益的优秀人才政策,正是晋江市完善提升人才保障体系的一部分,也是晋江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健康推进城镇化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我们晋江作出‘三不’承诺,即承诺决不让一名务工人员子女失去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决不让一名务工人员因恶意欠薪领不到工资、决不让一名务工人员维不了权。”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表示,要着力营造政府、企业、社会为一体的关爱外来务工人员良好氛围,让他们融入企业和学校,融入社区和政治,让他们有归属感,成为真正的“新晋江人”。(本报晋江7月2日电 本报记者 高建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