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新时期,加大艺术领域的投入,推进艺术教育建设,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经之路。
艺术教育作为我国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全面提升国民艺术修养,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基础性作用。应当看到,当前受市场化的影响,艺术教育领域渐渐失去其本身的德育功能,出现了人才培养瓶颈,集中表现为:艺术教育技能化、边缘化、功利化和机械化。艺术教育现如今面临的主要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科学的定位,进而造成艺术教育自身发展滞后。
毛泽东同志于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鲜明指出,艺术的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而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以此为指导,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体,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人才需要。然而在现实中,基础艺术教育往往因为升学率的需要而被边缘化,专业的艺术人才培养中,其艺术人才培养往往成为文化科目短板学生实现大学梦的救命稻草,艺术教育成为可有可无的附庸。
基础艺术教育是对审美能力的培养,旨在塑造理想的人格和优美的灵魂,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使人类自身不断得到完善和美化。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人被不同美的诉求所驱动但又在整体审美认同的框架下付诸行动。艺术作为具象的美的表现,在关于美的教育引导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从对整个民族的未来负责的高度重新审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办学观,严把教育质量观、素质教育观,从思想中排除实施艺术教育的障碍,使我们的艺术教育能同时符合艺术教育运行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要进一步改革现有艺术教育模式,加强人文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经济快速发展新时期艺术市场存在巨大的市场缺口,在这巨大的市场缺口的刺激下,形成了对艺术人才的速生性畸形培养,即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主,忽略对学生艺术洞察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技术至上重技轻艺。艺术人才的培养,应是形象思维与科学抽象思维的巧妙结合,“科学和艺术的碰撞点往往便是创造性奇迹出现的地方”。
艺术教育中的技巧训练是必要的,但它只是手段,是为艺术创作服务的,艺术技巧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获得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的途径而非目的。单纯的技巧训练与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背道而驰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进行严格的模仿,这就抑制了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这样的技巧训练脱离了审美能力的培养,势必会造成学生对艺术缺乏兴趣,甚至产生排斥的心理。
艺术是塑造理想人格的灵魂工程,在专业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尤为注重对艺术人才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分类教育与通识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专业教育与个性化培养、专业教育与能力培养相融合。以分类教育来确定艺术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并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全面的艺术文化修养;以人文教育为基础,将科学教育融入其中,推动科学和艺术的火花碰撞;以专业教育为依托,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与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把专业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有机结合,培养有特色非模式化的人才;以专业教育为知识范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不仅具有专业技能更有人文精神的艺术人才。
艺术教育的发展是我国新时期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的必备前提,其发展有赖于国家关于加强素质教育决定的进一步落实,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以及全体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