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01日 星期二

    “山”与山民缘何起纠纷

    ——峨眉山景区村民“堵路风波”调查

    李晓东 危兆盖 雷建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01日   05 版)
    六月二十八日,峨眉山景区官方微博发布的“停业”公告。
    峨眉山景区。资料图片

        6月30日,游览峨眉山的车辆直上金顶,游客想从清音阁或万年寺进入景区的愿望落空。

     

        从6月25日开始,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四川峨眉山风景区内黄湾乡的上千村民自发堵塞清音阁、万年寺等景区出入口道路,要求相关部门回应其诉求,形成“堵路风波”。峨眉山景区官方微博在6月28日13点对外发布消息称,因峨眉山景区存在山体滑坡、塌方等地质隐患原因,关闭景区。6月29日凌晨0点31分再次发布微博称:6月29日上午7时起再次对游客开放。

     

        官方微博消息一出,公众质疑声不断。记者深入景区调查后发现,“堵路风波”源自村民维护自己的利益,亦与景区管委会与当地政府长期的管理缺失有关。

     

    一次变革引发链式风波

     

        为何当地村民阻塞景区部分入口?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书记冯庆川说:“事件的诱因是峨眉山导游讲解工作的变化。”

     

        6月5日,峨眉山景区设立峨眉山讲解旅游服务公司,意在规范讲解服务秩序,杜绝野导游拉客。看似规范市场的行为却引来另外的效果:新成立的峨眉山讲解旅游服务公司对所有的散客进行一条龙服务,形成了实事上的垄断,以往参与旅游各环节服务的景区内村民一下子没了生意。村民们向管委会反映,但未得到回应,由此产生“堵路风波”。

     

        归纳起来,景区内村民的诉求主要有这样几项:一是为村民的集体林确权,向每户村民颁发林权证。村民认为,自己的东西不能揣在别人兜里,目前村民有多少集体林成了一笔糊涂账;二是峨眉山景区是景区内群众失去土地退耕还林作出牺牲换来的,理应享受景区发展的成果,村民应按门票的收入享受现金分红;三是村民目前大多没有就业,峨眉山景区的岗位应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景区内村民;四是村民为景区发展失去了土地,应实现老有所养,景区应该为55岁以上的老人购买社保。

     

    冲突来自日积月累

     

        “景区管理者、经营者与当地村民的矛盾迟早要爆发!”峨眉山景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承认,“原来我估计会晚一点儿,现在迫使我们马上去解决”。

     

        峨眉山景区村民对景区管理部门的不满并非一日。峨眉山景区约有村民1.76万人。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峨眉山刚开发时村民便砍倒玉米,率先实施退耕还林。国家1998年出台退耕还林政策后,峨眉山景区内实施第二次退耕还林,所有村民的土地不再种粮食,除种少量的茶叶、果树外,所有口粮都需外买,村民们每人每年从国家领取40元到80元不等的退耕还林补贴。在万年村,一位婆婆拿出一碗大小如蚕豆的土豆:“我们现在只能种出这个!”

     

        “没有生活来源后,我们只有搞旅游!”龙门村村民邓雪芳说,退耕还林后,大部分村民都参与到在景区摆摊、抬滑竿、讲解等旅游服务中。旅游业成为他们生存、致富的主要依托。

     

        “这些年,峨眉山的经营发生了变化!”龙门村村民郑朝富回应,靠山吃山的方式有些难以为继,“村民挣钱越来越难!”原因在于,峨眉山景区从管理到经营都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群众大都在景区内就业,景区管理者除了收门票外,大部分环节留给了村民。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管委会之外,诞生了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景区的所有经营事项,而管委会与公司之间有天然的联系,并非严格分开。旅游公司不再优先录用景区内村民,同时,与民争利的措施不断出台。

     

        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陆续在景区内外建设宾馆、缆车等设施,村民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万年村村民罗永高保留了多年的滑竿项目数据,万年寺缆车建成后坐滑竿的游客数量直线下降,现有人数仅为3年前的一半。

     

        同时,村民们对管委会的管理效率及基层干部作风颇有微词。村民们反映,过去为解决群众就业,景区管委会,每户办一个经营证,而现在与村干部疏远的群众无经营证,有的村民则一家有好几个经营证。

     

        另外,村民持证到景区内摆摊设点,需要向管委会缴纳费用。在九老洞地段,卖花生喂猴的许可证,有一个月10天的经营时间,干一天活需要养活一家人三天。

     

        有村民不理解,群众要修房建屋,手续繁杂,一个报告打上去,两三年批不下来,“但景区管委会却可以想修就修。”在清音平湖地段,当年为修湖,管委会拆了杨秀斌家,之后不管不问长达8年时间,杨秀斌母女至今仍居无定所,而就在不准村民建房的她家当年的地基附近,却耸立起了3幢高大的建筑。对此,管委会规划股工作人员解释,这三幢楼将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但几乎所有村民都不知情。另外,村民们还反映,村组干部形同虚设,办事找不到人。而对于乡和管委会干部,群众认为“不与我们同路”。

     

        对于村民的不满,管委会负责人也承认“我们的管理有问题,很多工作没有做到位”。

     

    这是一次彻底解决遗留问题的机会

     

        “堵路事件”发生后第四天,即6月28日,峨眉山管委会与村民当面沟通;29日,乐山市委副书记、峨眉山市委书记罗佳明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万年村与村民面对面沟通,倾听村民诉求,一直忙到深夜。

     

        在对话现场,村民代表帅友芳等把老乡们的意见集中起来,一条条向罗佳明及到场的政府部门负责人提出来。罗佳明表态,将对村民们的要求逐一调查研究,限时答复解决。村民的对立情绪得到缓和。

     

        对于所有景区内村民而言,他们把这次“风波”看作是彻底解决遗留问题的机会,因此数千村民甘愿数天歇业。他们要求直接参与峨眉山门票的现金分红。此前,峨眉山景区管委会已经将门票收入的3%用作景区新农村建设,但这一做法并未获得村民的认可。

     

        冯庆川认为,峨眉山景区内存在诸多群众不满的现象,既有管理不到位、基层干部执行不力的主观原因,也有管委会体制上存在缺陷的客观原因。作为参公的事业单位,峨眉山景区管委会虽然被赋予对景区的行政管理权,但缺乏行政执法权,对景区内的乱象缺乏强力的处罚手段。

     

        “景区内村民与风景区的矛盾不可回避!”冯庆川说,“此次事件也是调整各方利益的一次机会。”在他看来,景区管委会与村民的矛盾在于利益之争,峨眉山旅游产业的蛋糕越来越大,但村民的感受是自己分得的蛋糕比例越来越小。

     

        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彻底解决峨眉山的危机,需要从根本上兼顾景区的发展与景区内群众的利益;需要景区管委会、乡政府及基层组织转变作风,倾听群众的声音,扎扎实实为老百姓服务;需要对景区内的违章建筑、多占经营摊位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彻查,并对违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取信于民。村民们说,他们最需要的是公平公正,而这也应该是处理峨眉山问题的根本思路。

     

    记者手记:

     

        山与民,本是和谐共生的关系,但如果不能共生共荣,则会两败俱伤。在峨眉山景区,村民享受旅游发展的红利,成为峨眉山市乃至周边地区收入较高的群体之一,因而他们甘愿将土地退耕,将口粮地变成苍翠青山。而今,代表景区管理方的“山”与民发生冲突,其实质是峨眉山的旅游蛋糕不断壮大后,村民的蛋糕却并未同步增长。有道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因此村民呼唤的是公平公正,要解决村民“不均”的疑虑,还原山与民的本来关系,就必须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让村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同时,我们的基层组织必须真正践行群众路线,基层干部扎到群众当中,而不是浮在空中不接地气。

     

        (本报峨眉山6月30日电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 本报通讯员 雷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