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为庆祝中、捷两国建交65周年,中国驻捷使馆举办了捷克留华人员联谊会。曾在中国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的上百名当地人士应邀出席。老中青齐聚一堂,讲述自己与汉语及中国文化结缘的过程,回忆在华的愉快经历。这些捷克留华人员一致表示,乐见中国的巨变,希望中捷友谊长存,两国关系不断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曾在北京大学学习的捷克—中国经济合作协会会长沙拉尔先生说,捷克斯洛伐克是最早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捷中建交后,捷克人有机会赴华留学,开始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归国后,大多数在华留学的捷克人一直从事与中国相关的工作,为深化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作为老一代捷克留华人员,沙拉尔表示,他很喜欢中国,有很多中国朋友。目睹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他感到十分钦佩和由衷的高兴。
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何志达先生颇感自豪地讲述了其家庭与中国的深厚渊源。何志达的祖父何德理和祖母何德佳都是捷克知名的汉学家,他们的中文名字是郭沫若起的。何德理是捷驻华使馆首任文化参赞,同齐白石等中国文化名人交谊深厚。何志达的父亲出生在中国,由林巧稚帮助接生。何志达受家庭影响,自小渴望学习汉语。从查理大学汉语专业毕业后,何在中国学习、生活多年,并同中国姑娘成立了家庭,其3个孩子都以汉语作为母语。何志达酷爱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音乐。他与朋友成立的仿唱中国摇滚音乐的乐队曾多次出国举办音乐会。何志达说,他的中国朋友很多,关系很好,在一起时常常根本感觉不到他们是“外国人”。他说,他的生活同中国密不可分,希望捷中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兄弟情谊长盛不衰。
捷前驻华大使朱达说,本身只是想更加了解中国而从1950年开始学习汉语,没想到中国会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朱达说,捷中关系经历曲折:20世纪50年代开端;60、70年代冷淡;近些年双边经贸关系回暖。作为前外交官,朱达强调,中国对外政策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这是与其他大国不同的。朱达说,希望捷新政府适应当前欧中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巩固与发展。
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推介,翻译出版了大量中国现代文学优秀作品的李素女士,在捷克帕拉茨基大学汉语专业学习和短暂工作后,不久又在北京大学读了三年中国现代汉语和文学博士。她说,在华期间,她不仅有机会学习中国文学,更结识了众多优秀人才,那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她说,没有中国政府的大力帮助,她不会有机会赴华留学。她希望通过自身努力,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为两国关系的发展贡献出一分力量。
1957年毕业于捷克查理大学哲学系汉学专业、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化艺术研究的捷华协会主席乌金女士说,中捷建交65年来,两国关系虽几经波折,但捷克人民对中国始终十分关注。希望这种浓厚兴趣能够惠及两国及两国人民。
中国驻捷克大使马克卿在联谊会上代表中方回顾了两国友好关系历史,高度肯定了捷克广大留华人员对两国关系发展所作贡献,阐述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并希望双方继承中捷友谊的友好传统,在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基础上,以中捷建交65周年为契机,共同开创双边关系的美好明天!
(本报布拉格6月29日电 本报驻布拉格记者 夏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