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28日 星期六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约之星

    上海有群“绿主妇”

    曹继军 颜维琦 《 光明日报 》( 2014年06月28日   04 版)

        走进位于上海徐汇区西南角的梅陇三村,整洁干净的小区道路与居民们阳台上的点点绿意引人注目,让人忘记了这里是一个20世纪90年代初建设的老式小区,更想不到七八年前这个动迁安置小区还曾是远近皆知的“垃圾三村”。

        越往小区里面走,越让人惊叹:居民自发建设的种植基地靠风力发电、靠收集雨水灌溉,一盆盆辣椒、茄子可观赏可品尝,几块围起来的地里有锄头,供亲子活动使用……

        在这个居住有2300多户、6500多居民的小区里,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千人,小区居民却走在了绿色生活的前列。“零废弃物”“立体空间种植”等等听上去颇为“新潮”的名词,成为居民每日亲身体验、参与的实事。而为把小区打造成绿色花园而出力的,是一群平日在家相夫教子的主妇。她们以“绿主妇”称呼自己,成为上海社区一道绿色的风景。

        尚艳华是梅陇三村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2007年来到梅陇三村工作,也是徐汇区“绿主妇”环境保护指导中心的理事长,一手促成了“绿主妇”的发展壮大。她告诉记者,最初是想找到建设和谐小区的切入点,改变小区环境嘈杂、脏乱不堪、人心涣散的面貌,把居民的“热乎劲”鼓起来。推动小区旧改完成后,为了吸引更多居民参加到社区工作中,尚艳华给小区几个热心阿姨出了点子:成立一支“绿主妇”组织,为垃圾减量做点事。

        2011年5月,梅陇三村10名家庭主妇在居委会的推动下成立“绿主妇,我当家”行动小组,建立“绿主妇”工作室。每月28日,是小区的“回收日”,“绿主妇”们纷纷上阵,凡是卖不掉的“垃圾”,各类塑料袋、包装纸、利乐包,只要洗干净叠整齐,居委会都收,分类、过秤、登记,忙得不亦乐乎。“绿主妇”们还利用智能终端“零废弃回收卡”对每户家庭的回收量进行记录、跟踪和管理。如今,梅陇三村每月正常情况下可回收近百公斤塑料垃圾,小区“绿主妇”队伍已经增加到370多人。

        2012年3月,在垃圾减量工作开展的同时,“绿主妇”启动了另一项为小区增添绿意的活动:“家庭一平方米菜园”。尚艳华认为,一平方米小菜园能够成为一个良好的契机,不但增加绿意,更增添居民间的互动。

        绿色的“种子”也播到了小区外。如今,“绿主妇”组织已经延伸到徐汇区14个小区,6000多个家庭参与。尚艳华告诉记者,“绿主妇,我当家”的行动让她发现了居民中蕴藏着的巨大能量,看到了她们服务社区的热情。以此为契机,在小区成立“绿主妇”议事会,“绿主妇”们受理居民诉求、调解居民矛盾、参与管理小区。

        “教育一位母亲,等于教育一个家庭。让‘绿主妇’率先融入生态环保大课堂,可以激发全体居民参与环保的热情。”尚艳华说,最近,梅陇三村又和社区学校专门为“绿主妇”开班,培训学习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生态科技,“我们的愿望是,‘绿主妇’打造绿小区,绿小区构成绿社会。”(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