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28日 星期六

    前沿直击

    广西引智 服务东盟

    罗旭 《 光明日报 》( 2014年06月28日   11 版)

        “我热爱中国广西,我的梦想是将柳工的研发体系打造成国际一流的研发组织,并带领中国同事快乐地工作……”6月20日,美国工程机械专家、柳工股份公司副总裁闭同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闭同葆与柳工的情缘,是广西积极引进国际智力的缩影。闭同葆等国际人才为广西各行各业所作的巨大贡献,使东盟各国纷纷受益。这是因为,中国持续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双边贸易总额已达数千亿美元,由于地缘因素和长期形成的品牌影响,东盟一直是柳工等企业最主要的出口区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根据广西区情和地缘优势,围绕国家的周边外交政策,广西近年来积极主动、因地制宜地开展了面向东盟国家的、别具特色的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成效喜人。

     

    储备紧缺人才

     

        多年来,广西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通过实施赴国外中长期培训项目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初期建设提供紧缺急需人才。

     

        从2000年开始,广西政府果断拿出一笔资金用于组织派遣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赴国外进行中长期专业培训。截至2013年,该培训项目共派出21批416名学员,为广西全面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初期建设培养了各行业各领域骨干人才。

     

        近年来,广西还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支持重点行业开展因公出国(境)培训短期项目,主动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比如:广西重点支持金融、商务等相关部门出国(境)培训,学习发达国家在金融管理和改革方面的经验,为开展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提供了智力支持。

     

    吸引国际人才

     

        为积极融入国家的对外开放合作格局,广西不断完善外国人才引进体制机制,让有志于来桂服务和发展的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

     

        广西南南铝加工公司引进了一批国际知名的铝加工技术和管理专家。奥地利籍专家阿弗雷德积极指导该公司研制出世界领先的高性能铝合金系列型材板材和除氢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柳州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连续请进国外专家帮助其企业发展。在波兰籍专家雅若斯洛的帮助下,该公司实现第一个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乘用车品牌(宝骏630)顺利投产,并成为销量冠军。

     

        广西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蒋明红表示:“未来广西要遵循国际人才流动规律,更好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为外国专家施展才能、实现事业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惠及东盟国家

     

        通过有意识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广西逐步将引智成果惠及东盟国家,有效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广西兽医研究所近年来持续引进国外专家人才30多人次,通过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填补了一批动物疫病快速检测诊断技术领域的国内外技术空白,然后该所再把这些创新后的先进技术输出辐射到东盟一些后发达国家,分别为越南、柬埔寨和老挝等东盟国家举办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

     

        广西水牛所的“乳肉兼用水牛的繁育推广与开发利用”基地,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规范为基础开拓国际合作新领域,在水牛生物技术领域创建了最大的试管水牛群等七项世界第一。2013年成功签订国际科技合作协议4份,联合培育水牛遗传育种重大项目1项。

     

        广西木薯研究所通过引智共获得成果1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拥有最大的木薯种质资源圃,引进的桂热引1号品种是亚洲目前推广最成功和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新的木薯品种不仅覆盖了我国木薯种植的每个区域,而且已经在东南亚一些木薯生产国如越南、印尼、老挝、柬埔寨等国家推广应用,引智成果真正做到与世界各国分享。

     

        有专家把该模式总结为广西引智新模式,即: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再输出(到东盟国家)。据了解,云南省目前也在尝试开展这种引智模式。(本报记者 罗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