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28日 星期六

    民间建筑的草野之花

    ——张家口坝上圆房子

    武淑萍 王琬 陈韶旭 《 光明日报 》( 2014年06月28日   09 版)
    坝上圆房子 许宝宽摄

        张家口坝上与内蒙古邻近的农牧交错区,有种独具特色的民俗建筑——圆房子。当地人也称之“圆仓子”“土圪洞”,主要是作为存储粮食杂物的仓房。圆房子状如蒙古包而顶部略尖,阳面开口,多为当地碱土夯筑而成。

     

        圆房子集中的地方叫“囫囵”。这种圆房子建筑场地相对自由,有的倚农家院墙建在院内,也有的修建在场院边缘。有的十个八个整齐排列,有的三五成群簇立。这些圆房子矗立在开阔平缓的蒙古高原南缘,与晴空万里的高天相和,与广袤无垠的碧野相融,粗朴而宁静,神秘而苍凉,是地广人稀的坝上乡村独特的人文景观。

     

    圆房子之用

     

        现存的张家口坝上农牧交错地带的圆房子,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队”大集体时代。四五十年前,在这个地域中圆房子建筑非常普遍,村边路旁放眼皆是,成为那个物资匮乏贫困落后时代坝上地区的标志。

     

        虽然现存的圆房子修建时间不太久远,但是圆房子这种建筑传递的地域历史文化信息表明它存在的历史肯定较为久远,它的初始功能也不仅仅是用于仓储粮食杂物,对曾经生活在这里的贫苦群体来说,圆房子一定还有遮风避雨猫冬御寒的居住功能。在清代以前,坝上地区几乎全部是草场,清朝在这里设置了察哈尔四牧群作为官方牧场,为朝廷提供牛羊马驼等畜产品。间或有一些权势豪强圈占的地方,也都建立了私有牧场。在坝上地区的牧业时代,这里肯定没有这种建筑,因为牧人逐水草而居,蒙古包是他们的主要居所。直至清朝中期,这里开始有了小规模的垦殖;到了清朝后期尤其是《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内政外交陷入困局,国家财政捉襟见肘,为了开拓财源,开始在坝上地区大规模放垦。于是坝下、山西等地的贫苦农民大规模涌入张家口坝上地区垦荒。当时这些贫苦的垦荒人开始建造这种圆房子作为居住和储物的场所。后来,随着垦荒人定居和生活的稳定,人们开始起房建屋,这些圆房子的主要功能由人居逐渐变为仓储。所以说,圆房子是坝上地区由游牧向农牧混交过渡的产物,见证了张家口坝上地区的百年开发,是张家口坝上地区产业转型的见证。

     

        虽然圆房子始于底层,源于困苦的生活,浑朴得甚至有些粗糙,但是从建筑学和美学的角度来看,圆房子仍然不失为独具特色的草根文化载体。这种独特的民俗建筑,既迥异于白墙灰瓦、马头高耸的徽派建筑,也不同于方正森严、四壁合围的四合院建筑风格。有研究者认为这种建筑更接近于北方常见的窑洞,就建筑剖面来看,似乎不无道理;特别是拿圆房子与张家口地区最常见的“塇窑”进行比较,它们有着诸多的共同特点,都是泥土建材与拱顶的方式,甚至就连它们的起源与形成都有着相似之处。然而,圆房子与窑洞有着本质的区别,窑洞被认为是人类穴居的标本,蕴含着远古人类生存发展的原始基因,而圆房子只不过是在张家口农牧交错地带垦殖时期居住方式的一种临时应急演变。

     

    圆房子之美

     

        圆房子的色调富有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坝上的土质与其他地域的土质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应用于建筑上,经年累月之后会显现出一种近似于中灰的色调。更令人惊叹的是在色调冷暖方面也非常柔和,恰似摄影时使用的中灰板。

     

        圆房子的外在形式美与天地浑然一体。浑圆的曲线,活泼、生动,富于美感,很自然地融入周边环境,无论坐落在哪儿,都不会让人有丝毫突兀之感。此外,圆房子建筑外观还具有非常突出的肌理感。智慧的当地人就地取材,使用莜麦秸和泥涂抹表面,不经意间就形成一种天然的花纹;年代长久之后,表面开裂,形成犹如瓷器釉面开片一样的肌理效果,呈现出天然古朴的美感。

     

    圆房子之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居住条件的改变,特别是到改革开放以后,圆房子快速消亡,如今已经濒临绝迹。圆房子乡以及众多的圆房子村已然徒有其名,圆房子的实物已经寥寥无几。圆房子作为一种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域存在的民俗建筑,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虽然在各类典籍志录中,查不到对圆房子的任何描述与记录,但是圆房子作为历史的确曾经存在。它反映了张家口坝上农牧交错地带垦荒人的生活状态,其地域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圆房子只分布在内蒙古与河北省交界的蒙汉民族混居区,体现了蒙汉民族文化互相兼纳、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相互交融的特征;它独特的建筑方式具有十分明确的地域性与民族性;坝上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树木稀少、木材奇缺,而圆房子建筑几乎不用木料,是长期以来人们适应自然、与自然抗争中所积累的建筑经验的结晶;作为仓储之所,圆房子建在房前屋后,有的建在村头村外,就像一些农村把菜窖建在村外,体现了夜不闭户古朴纯正的民风民俗。(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