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当前已经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完全置身于国际移民潮之外。
当前,我国必须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国际移民问题,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应对国际移民潮的挑战。
移民潮的冲击
根据国际移民组织的资料,1965年,全球国际移民有750万人,2000年已经增至1.75亿人。庞大的移民潮给输入国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首先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技术移民政策导致移出国人才大量流失的挑战。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国家开始实行技术移民政策,以吸引本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技术人才。1965年,美国国会颁布了《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法案生效后,美国不仅入境移民数量猛增,而且技术移民的比重明显提高。有学者研究表明,其时德国移民中技术移民占到72%,亚洲国家移民中,技术移民的比例也达到40%。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等国家的技术移民取代了传统亲属移民,成为移民政策关注的核心,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技术人才集聚美国,导致了移民输出国的人才大量流失。
其次是国际移民潮冲击移入国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挑战。当前国际移民中技术移民的比例越来越大,不再是之前以低端劳工为主的国际移民流动,移民对移入国的劳动力市场产生冲击,在经济放缓、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会更加突出。
第三是国际移民融入问题对移入国社会和谐稳定的挑战。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文化的差异,国际移民融入当地经济社会生活的问题一直伴随着移民史的发展。美国和加拿大历史上的排华法案的出台以及唐人街等华人聚集区的形成,都是外国移民难以顺利融入当地社会的典型写照。即使加拿大等移民国家实行了多元文化政策,国际移民融入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近期,新加坡还专门成立了名为“融入新加坡”的有关机构,来帮助移民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数量巨大的国际移民全球流动日益频繁的情况下,解决好移民融入问题在移入国社会稳定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将会日益凸显。
中国的应对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一直是移民输出国,相关研究和政策主要关注华人华侨群体,国际移民问题没有得到学术界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在移民输出的同时,也有外国移民源源不断地来到中国,这就对中国制定移民政策提出了要求。
一是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制定国际移民政策。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力度,探索实行技术移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就要求我们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制定实施国际移民政策,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优势,从全球70亿人口中吸引集聚人才为我所用。
二是要根据国家发展需要选择移民,适时调整国际移民政策。2001年6月在莫斯科召开的“21世纪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未来”研讨会报告提出,“移民政策只有在不与国家的经济利益相矛盾的情况下才能成为积极有效的政策。”这可以说是典型移民国家制定实施和修改调整移民政策的根本出发点。长期以来,美国放松和收紧移民政策,都和国家经济发展及政治安全紧密相关。例如,为了吸引技术移民,美国不断提升有关签证数量;而在9·11事件后,根据反恐和国土安全的需要,美国采取了收紧移民政策的办法。在这一方面,2005年英国提出的《有选择的准入:使移民为英国利益服务》这一移民政策文件的标题,可以说印证了国际移民政策的根本宗旨所在。世界各国也正是根据不同时期和情况下国家发展需要,不断调整移民政策,使其朝着有利于国家利益的方向发展。
三是要遵循国际惯例,运用法律手段推进国际移民工作。美国等世界典型的移民国家均是通过制定和修改移民法律法规,来做好国际移民的吸引或限制工作。而我国长期以来多以行政手段处理移民问题。虽然“千人计划”等人才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和美国移民法的效果相比,还是相差很多。为此,我国应该借鉴国际成功经验,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国际移民工作。《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将研究制定投资移民法和技术移民法,以便吸引更多的海外高级人才到我国工作。笔者建议,我国可以在2013年修订《出入境管理法》等相关法律的基础上,适时制定《移民法》,为迎接新时期国际移民潮的挑战提供制度和法律基础。
(作者系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国外人力资源研究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