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最权威的政府科技奖励,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颁发,每年都备受公众瞩目。那么,国家科学技术奖是怎样产生的?这些奖项的评选是否公平、公正?24日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组织的2014年初评会媒体开放日,记者从中了解到国家科技奖的评选情况。
今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共收到候选项目973个,经过形式审查,共受理953项。初评工作将集中在六月底到七月初,分63个学科(专业)评审。
上午10时,在北京某宾馆,奖励办副主任陈志敏介绍了今年奖励评审工作的一大亮点:强化了小同行专家评审制度。“今年的小同行专家评审项目达到了100%,还增加了海外专家参与评审的比例,与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基金会每年提供约20名专家参加我国自然科学奖海外专家同行评议函审工作。”
如何确保专家评委的独立公正,是保持评选公正的关键。陈志敏说:“我们特别强调评委诚信评审,严格执行利害关系回避制度,对会场封闭管理和手机集中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建立评审专家考评机制,结果记入诚信档案。”
10时50分许,记者跟随奖励办的工作人员走进会议中控室,在这里,右边有一块大屏幕,四个评选分会场的实时监控画面上传,画面和声音都很清晰。在机房,有一台主机,提供各地项目答辩人跟评审会议室的专家视频连线。
11时左右,记者来到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会议室。还没走到门口,穿短袖白衬衣的安保人员拦下我们,检查了我们的证件,只有佩戴奖励办发放的证件才被允许进入。进入会议室前,我们还被要求将手机放到门口集中管理。
走进会议室,前方有一块大屏幕,评审专家正通过屏幕在跟项目答辩人远程视频通话,他们每人桌前都有一台电脑,里面有项目评审系统,包括申报资料等。专家们与项目主要完成人进行视频通话,询问项目的创新点以及具体细节。
“专家投票采取的是记名投票,二等奖要得到半数以上的专家票,一等奖要得到三分之二的专家票,评审结束后马上公布结果,不给外界干预留出时间。”陈志敏介绍,“我们在不断探索和完善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流程,比如今年新规定,每人每年只允许作为自然、发明、进步三大奖项目中的一个项目的完成人,不得参与多个项目的报奖,对于候选人存在学术不端或‘搭车报奖’的,经多数评委同意后,取消评奖资格。今年还将对涉及民生领域的项目,有针对性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院士和热心科技奖的群众等旁听相关评奖过程,除了接受评奖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外,还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指导,力求让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公开、公正。”(本报北京6月24日电 本报记者 袁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