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25日 星期三

    红色印记·寻访中国梦开始的地方

    湖南桂东沙田——第一军规颁布地

    唐湘岳 陈应时 刘军 《 光明日报 》( 2014年06月25日   01 版)
    图为桂东沙田军规广场。 黄维意摄

        开栏的话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从南湖红船初掌中国命运之舵,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启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本报今起推出《红色印记·寻访中国梦开始的地方》专栏,寻访在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红色印记,回顾和追溯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和宝贵经验,以期“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规是什么?是《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928年4月3日,由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桂东县沙田镇亲自起草、颁布。

     

        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是什么?是群众路线。

     

        党的理论工作者研究认为:桂东,是“第一军规”颁布地,党的群众路线发祥地。

     

        七一前夕,记者寻访桂东。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诞生

     

        走进沙田镇军规广场,眼前是一座《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纪念碑。

     

        1928年3月30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从井冈山来到沙田镇,准备接应湘南起义部队。

     

        队伍到达,镇上空寂无人。原来,曾深受兵匪之害的老百姓,误信国民党污蔑工农革命军“见屋就烧、见人就杀、见物就抢”的谣言,纷纷躲进山里。

     

        星光闪烁,春寒料峭。在沙田镇万寿宫那间简朴小厢房里,毛泽东夜不能寐。

     

        刚创建不久的红军像碗“大杂烩”,工人、农民、游民,小知、小资、小匪,还有从旧军队过来的散兵游勇。

     

        为老百姓打天下的军队,百姓竟然害怕?水能载舟,亦可覆舟!毛泽东再度捻亮油灯,奋笔疾书写下——

     

        三大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

     

        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1928年4月3日上午,沙田墟老虎冲“三十六石丘”旱田内,工农革命军战士高举红旗,昂首挺胸。稻田周围和附近山坡上,围满了穷苦百姓。

     

        身穿灰军装的毛泽东,目光炯炯,健步登上临时搭起的土戏台,掰着手指,一字一板、逐条逐项,向部队正式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从此,人民军队第一军规横空出世,群众路线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

     

    军规之魂融入大地

     

        “沙田来了一支兵,说话和气讲公平,世上哪种军队好,要数工农革命军。”

     

        “红军纪律真严明,爱护老百姓,到处受欢迎,遇事问群众,买卖讲公平,群众的利益,不损半毫分……”脍炙人口的民谣,迅速从桂东传向四面八方。

     

        伴随着第一军规的诞生,在中国革命岌岌可危之际,毛泽东在桂东唐家大屋召开前委会议,决定重返井冈山。

     

        伴随着第一军规,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先遣部队红六军团在桂东合并组建并誓师西征,从而拉开了这一感天地、泣鬼神的历史壮举之序幕。

     

        伴随着第一军规,桂东成了一块既壮怀激烈又婉约多情的热土,成了净化灵魂、陶冶性情、放飞理想、感悟人生真谛的美好去处。

     

        随着红军不断转战和群众工作的实践,《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内容不断发生变化,最后形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如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军规之魂深深地融入了这片土地。 

     

    白色恐怖下的红色歌谣

     

        在桂东,记者见到一幅珍贵的照片:工农革命军刻在沙田民房墙上的军旗,旗上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政治部”。

     

        84岁的郭力君老人与记者聊起画在墙上的红军军旗。

     

        郭力君听公公说,当年,由于红军进驻时天色已暗,村民们分不清来的是什么队伍,争相逃避。后得知队伍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村民纷纷返回,发现红军留下大量宣传标语。

     

        在白色恐怖下,留着红军标语是要杀头的。

     

        为保护这珍贵的红军手迹,家人将那个房间做了改造,贴上年画,架起床铺,挂上蚊帐,将其掩盖起来。

     

        郭力君一家不仅将义务认护红军标语当作一种责任,还视为一种荣耀,一代代精心看护。

     

        革命战争时期,成千上万的桂东人牢记军规,抛头颅,洒热血,投身革命斗争,有5000多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朱德、毛泽东,陈奇打先锋。来无影,去无踪,红军真神通。”这是流传在桂东县的一首红色歌谣。

     

        记者倾听81岁的退休老干部郭名先讲述桂东县第一任县委书记陈奇打先锋的传奇故事。

     

        1927年3月,陈奇在桂东成立县农民协会,组织农民自卫军。“马日事变”后,陈奇被敌人列为“暴徒魁首”,遭到通缉。他找到毛泽东,参加了秋收起义。1928年3月,随毛泽东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到桂东沙田,策应湘南起义,并成立桂东县苏维埃政府,组建湘赣边区游击队。1928年8月下旬,来桂东迎还红军部队的毛泽东遭遇敌人。紧急关头,陈奇利用对桂东地形熟的优势,打得敌人晕头转向,让毛泽东及其率领的红军部队脱离险境,重返井冈山。此后,为开辟湘赣革命根据地,陈奇率部转战于桂东县东边山、赤水仙一带的崇山峻岭之中。1932年以身殉职,时年28岁。

     

    铁的纪律在传承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朴素的话语,为革命队伍立下了铁的纪律,从党的最高领导人到普通战士,都严格恪守,始终坚持。

     

        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成功经验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

     

        1949年6月16日,桂东宣告解放,成为湖南省境内和五岭地区第一个被解放的县。

     

        如今,在这片热土上,驻守着一支传承军规的爱民之师——武警桂东县中队。

     

        1998年6月3日,指导员王世红带着文书龙辉煌、一班长邹志红到琴山村罗树坤大爷家,借了把锄头和两只簸箕平整靶场。可干活时一不小心,把其中一只簸箕的一边提手弄断了。打靶结束,王世红等人来到罗大爷家掏出5元钱赔偿并请求原谅,罗大爷无论如何都不肯收。3人把钱留下就走了,望着远去的背影,老人感慨:“多像当年的红军啊!”后来,老人将这5元纸币捐给了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

     

        在军规精神的指引下,桂东又涌现出了焦裕禄式的教育局长胡昭程、全国模范教师曾庆祥等一批先进人物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桂东政通人和、社会安宁,连续12年保持了湖南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县”“平安县”等殊荣。桂东还是全国生态示范县,先后被评为全国“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县”“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示范县”“中国深呼吸小城百佳县”。(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陈应时 刘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