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23日 星期一

    知行论坛

    坚持走科学治霾之路

    作者:付志方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23日 07版)
    治理大气污染,应加强宏观设计,推进区域联防联控。新华社发

        当前,大气环境污染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治理雾霾,我们的决心不可谓不大,投入不可谓不多,但肆虐的雾霾仍然不依不饶。以往多发于秋冬的雾霾天气正向一年四季蔓延,很多地方出现了春暖花开却难见春光明媚的窘局。在叹霾之顽的同时,反观我们的治霾工作,不得不承认还存在一些不足。有的缺乏宏观整体的规划,有的缺乏成龙配套的协作,有的缺乏标本兼治的功效,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事倍功半”的结果。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治理雾霾既要有干劲,又要讲科学。要坚持科学的思维方式,采取科学的工作方法,坚定不移地走科学治霾之路。

     

    坚持系统思维,科学谋划治霾工作

     

        针对大气污染成因复杂、涉及面广的特点,深刻认识大气污染尤其是雾霾问题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以及这两种属性的互动关系,系统研究其发生、演化规律,从整体上谋划雾霾治理工作,推进综合施治。

     

        加强宏观设计,推进区域联防联控。大气无疆界流动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各区域必须加强协同作战。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构建全局性的环境管理体制,这是在国家层面所迈出的可喜步伐。省际区域间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也要加强合作,谋划组织实施环评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预警应急等防治措施,积极探索建立联防联控的长效机制,形成统一规划、统一治污、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考核的工作格局,推动雾霾治理工作整体向前发展。

     

        抓好内部统筹,落实各方职责。雾霾治理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等多领域的技术型问题,需要政府各部门、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统筹解决。任何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延误治霾工作的进程。各地要做好内部规划,根据本地优势科学确定发展定位,进行产业布局,合力推进绿色发展,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来源;要抓好内部分工,统筹各职能部门工作,明任务、定职责、抓落实,齐抓共管做好污染防治工作。

     

        坚持“捆绑”施治,打一套治理与发展的“组合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必须按照“一手治污,一手造绿”的要求,把环境治理与推进发展“打捆”谋划。不仅要抓好“退”,用政府推动和市场倒逼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也要抓好“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型高端产业,努力追求生态、洁净、绿色GDP;还要抓好“管”,每上一个新项目,发展一个新产业,从立项到建设再到运行都要全程严把环评关,严格日常监管。

     

    坚持辩证思维,科学协调治霾工作

     

        针对经济发展需求与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总量减排任务重与企业负担大、减排支撑项目少的矛盾,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期盼越来越高和参与环保的自觉性不高的矛盾,善于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认识和解决,以主要问题的解决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以眼前最急迫问题的解决为长远最根本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

     

        正确处理铁腕治污与保证民生的关系。治污治霾、优化环境,是在解决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但在治霾行动中,一些落后产业限规模、压产量,不少企业关停并转,势必让附着于这些产业上的人员出现饭碗之忧,又会衍生出现实社会问题。只有把稳增长、保就业作为治污治霾行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做,才能保证治污工作顺利进行。要研究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支持关停企业转型发展,鼓励企业职工自主创业;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切实为治污治霾工作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正确处理“防”与“治”的关系。“防”和“治”构成了当前雾霾治理工作的一体两面。但在预防与治理的关系中,前者是积极主动的,后者是消极被动的。做好“防”的工作带有根本性,可以减少“治”的工作量。在污染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必须防治并重,既要严防死控,又要强力治理,以“防”保证不再形成新的生态损害,以“治”修复脆弱的生态环境。“防”的重要办法是加强立法、严格执法,提高污染物排放方面的项目准入门槛,规范企业和公民涉污行为,做到“出头就打”。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努力取得一定成绩后,“防治并重”可逐步过渡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正确处理“知”与“行”的关系。雾霾的危害尽人皆知,治理的必要人人明白,但“行”却常常与“知”相左。例如,压减“两高”企业产能有地方保护主义作祟,减排控污行动中企业缺乏主动精神,绿色消费、绿色出行还未成为全社会共同行动。要从政府到企业再到公民最广泛的层面上,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广普及治霾知识,积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全体社会成员自觉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坚持创新思维,科学推进治霾工作

     

        雾霾治理关系到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经济文化观念变革,因此,要开拓视野、改革创新,善于采用科技手段、借助市场力量、发挥管理功效,不断提升雾霾治理能力,切实做好治霾工作。

     

        加强科技创新,强化智力支撑。要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专业机构建设,加快控污治污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通过科技手段推进治污治霾。加强对大气污染源解析及污染物二次转化的防治研究,建立污染源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摸清不同污染物的来源构成、迁移变化和扩散规律;加强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研究,加快天然气项目建设进度,扩大太阳能利用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燃煤污染物排放;加强对污染治理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搞好除尘、脱硫、脱硝、脱汞等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的研发及应用,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促进工业源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源污染、移动源污染的防治。

     

        加强工作创新,丰富治霾经验。要借鉴发达国家治霾经验,通过市场调节方式和绿色工程建设推进治霾工作。发挥节能减排市场的交易主体作用,加强排污权交易、节能量交易与碳市场平台的建设,推动节能减排工作规范化发展,引领低碳经济模式的确立,促进节能产品的推广;发挥环保资金的标杆导向作用,对能效、排污强度达到更高标准的先进企业和涉及民生的“煤改气”“黄标车”淘汰等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对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示范工程给予引导性资金支持,加大对工业环保技改的贴息;发挥绿化工程的屏障保护作用,全力推动林网、路网、水网三网合一,打造立体绿化格局,增强对空气中的飘尘及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减轻大气污染源以及风沙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加强制度创新,推进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信息公开、民主协商、顺畅高效的生态环保综合管理体制。各地应完善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投资、财政、税收、金融、价格、贸易、科技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地方法规,把治污治霾工作纳入政策引导和法制规范的轨道。完善“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环保工作新机制,深化环评制度改革,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政绩考核的评价体系,用制度规范施政行为,确保治霾工作取得新成效。

     

        (作者系河北省政协主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