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过去在欧美发达国家十分流行的名言,如今正在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牵动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前进方向与未来发展。作为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垃圾问题眼下越来越严峻,越来越令人忧虑不安,并且融入了政治稳定、道德意识、人生哲学、环保理念、可持续发展等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
垃圾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包括中国在内,全球每年“制造”大量的垃圾。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与垃圾增长速度比翼双飞,齐头并进,在全球垃圾增速国家排行榜上遥遥领先。中国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深陷“垃圾围城”之灾,露天堆放是大部分城市垃圾的“基本存在状态”,而垃圾处理方式仍然主要靠堆肥、焚烧和填埋。其中堆肥约占10%,焚烧约占12%,最基本的垃圾处理方式仍然是填埋。尽管垃圾处理是世界性难题,但对我们这样人口密度超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垃圾问题实质上就是健康问题,处理垃圾威胁就意味着向空气、水源和土壤污染宣战。
如何应对垃圾威胁,这对我们各级政府官员、企业家和科学家来说,都是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垃圾处理方面,我们的无害化处理率低,处置手段落后,离“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相距甚远。就垃圾处理而言,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或许是观念。也就是说,站在什么高度上审视和认知垃圾处理问题是解决垃圾问题的关键。垃圾问题反映出人的生活方式,人对自然的态度,人对生态系统的关怀,它离不开政治家的意志、企业家的视野、科学家的才干。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到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垃圾处理与人类生存发展及每个人的生活质量都息息相关。
游戏里的完美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没有垃圾的世界只属于遥远的未来。然而,发达国家几十年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垃圾污染和危害相对较小的世界,完全可以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当人类制造的大量垃圾有机会变成可循环使用的产品时,各种垃圾袋、垃圾桶、垃圾箱、垃圾站、垃圾场里的垃圾便不再是垃圾,而是一种可利用资源。垃圾将脱胎换骨,它给人留下的那些肮脏、恶心和臭气熏天的印象将得到彻底修正和改变。
垃圾原本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某个人、某些人眼中的垃圾,在另一个人、另一些人眼里或许就是美妙的艺术品或宝贵的资源。垃圾问题通常会展示出当代人在资源分配上的局限。谁能说解决垃圾问题与重新分配和合理处置旧物无关?大量的旧家具、旧电器、旧办公和居家用品为何不可迁入新居,而一定要被送进垃圾站?它们原本就不该成为垃圾,而是被浪费的资源。我们为何不去大力构建重新调配旧物的机制,在变废为宝的同时,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激发沉睡在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些高尚的道德情感?
垃圾处置,科技是关键。在寻找垃圾处理的工业价值、商业价值的过程中,高科技可以让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前不久刚刚获悉,俄罗斯科学家已经可以利用等离子技术来处理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并对城市生活制造的“污泥浊水”,通过等离子体技术手段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其转为腐殖酸肥料,化污泥为良田。德国科学家在垃圾分拣方面创造出的“风拣技术”则令世界看到了垃圾处理的广阔未来。该技术终结了垃圾人工分拣,让风代替人去对垃圾中的塑料、玻璃、纸张等进行分拣,从而将垃圾处理工艺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垃圾处理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范。为了在垃圾处理领域不走弯路,建立世界最先进的垃圾处理模式,我们要吸取世界各国在处理垃圾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我们要像日本那样,制定与垃圾处理相关的完整有效的法律法规,对各级政府、企业、公民处理垃圾的义务和责任进行法律上的严格规范。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就无法改变在垃圾处理领域的落后局面。
纵观全球,新的垃圾处理时代正在到来。我们必须迎头赶上,抓住时机,全力以赴,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实现这一领域的超越性发展。轻视垃圾处理让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只有完成垃圾处理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我们才能够从垃圾中挖掘资源,并摆脱垃圾生态灾难。(本报记者 汪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