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书11193种,比上年减少5%,发货码洋32.15亿元,比上年增加7%;电子工业出版社减少新书品种23%,销售收入增加12%;北京大学出版社出书品种减少11.6%,销售收入增加13.74%……2013年,这样的“减”与“增”,在出版行业渐成气象。越来越多的出版单位主动压缩出书品种,着力提质增效。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打下坚实基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表示,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出版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抓精品出版,关键在于转变经营理念和增长方式,从以数量规模增长为主,向以质量效益提高为主转变。”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如此阐述他的发展理念。无论是传统出版业,还是数字出版业,高质量的内容和产品是竞争的最大优势,也是发展的重要基石——这一点,已成为整个出版行业的共识。
为了出好书、出精品、出效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坚持质量管理。今年,总局全年开展出版物质量专项行动,重点检查少儿出版物、教辅类读物、低俗类出版物和跟风炒作的出版物,每季度都要处理并曝光一批内容低俗、质量不合格的出版物和出版单位,同时建立出版单位自查、主管部门检查、总局抽查的三级质量监管体系。
在强化管理、创新内容、打造精品的同时,出版发行业统筹推进体制创新、业态创新的步伐稳健有力。
大型出版传媒集团的建设不断推进。4月28日,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及中国书法出版社、中国书法报社揭牌仪式举行。此次揭牌,标志着中国书法出版传媒形成了书、报、刊“三位一体”的单位格局,是其转企改制的一次有力尝试。此外,中国人民公安出版集团、飞天出版传媒集团公司等10多家集团也在整合自身资源后顺利组建。
多层次的出版产品市场日趋健全,实体书店在危机中不断探索发展之道。4月18日,经过10天的试运行,三联韬奋书店开始进入24小时常规运营;6月底,民营书店博书屋将开启24小时书店经营模式;字里行间、钟书阁等已形成品牌的实体书店,也在以各自方式求新、求变。
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出版创意、数字出版、绿色印刷、音乐产业等基地(园区)及示范企业的建设和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产业集聚效应得以发挥;传统出版传媒与新兴传媒融合发展,数字版权保护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加快实施。2013年,数字出版主要经济指标占全行业比重和营业收入同比均实现增长,转型促发展的成效进一步显现。
文化开放水平继续提升。2013年,出版物进出口营业收入同比又有新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2014年,有关部门还将扩大“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资助范围,加大中外图书互译计划执行力度;实行版权输出奖励制度;支持新闻出版企业海外实施公司化运作、本土化战略、全媒体发展,构建多渠道的国际营销网络。
…………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开局之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蒋建国说,“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当好文化体制改革的排头兵,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本报记者 吴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