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转型升级对高校改革发展提出的要求和高校间激烈竞争的态势,高校如何找准定位、有所作为?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高校,江苏淮阴工学院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在服务地方中焕发生机。
协同育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受追捧
在刚刚落幕的第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总决赛上,淮阴工学院陈礼佳、常山付等5名同学在3000余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登上领奖台。一所普通的高校,竟同时有5人获得个人奖,这让教育界同仁把目光投向了淮阴工学院。
该院院长李北群却一点也不觉得奇怪,他说:“在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们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生质量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越来越多的学生从中获益。”
“不求大而全,贵在专而特。”该院党委书记章跃说,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使学校培养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深受企业追捧。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6%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
协同创新:科技研发在共建中融合
5月3日,该院与淮安市涟水县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科技服务、PCB产业支持、创业就业等多方面深入合作。
这只是淮阴工学院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一个缩影。经济转型升级,产业跃升发展,靠的是创新。淮阴工学院深谙此理。近年来,淮阴工学院为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等企业实施生产工艺优化、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项目20余项,合作申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省工业支撑项目20余项。
此外,该院还与地方政府共建“江苏省盐化工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与中科院共建“中科院盱眙凹土工程技术与成果转化中心”,将“江苏省生物质转化与集成技术工程实验室”建进了南京大学淮安高新技术研究院。“岩盐与凹土资源深度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获批首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点。
扎根地方:在服务中赢得发展
屈海泳是该院园艺专业教师,他说:“只有深入田间地头,才能切实地为农民兄弟排疑解难。”每周,屈海泳都要到农村调研,向农民传授现代农业技术。如今,屈海泳引进的优质早熟梨品种及无公害西瓜高效生产技术已在淮安得到广泛推广,技术辐射面积达2000余亩。
屈海泳说:“在服务地方、贡献社会的同时,自身也赢得了发展、实现了价值。”而这,也正是淮阴工学院的价值追求。
淮安有丰富的岩盐和凹土资源,并由此催生了巨大的盐化工和凹土产业集群。围绕这一特色产业需求,该院将化学工程与技术作为一级学科进行重点建设,将化学工程领域作为硕士专业学位申请方向申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赢得了教育部专家组一致好评,在江苏获批的试点单位中位列第一。
据统计,该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每年有近60%的毕业生服务于本地或周边的盐化工和凹土企业,为相关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本报记者 郑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