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重在提升就业率,人才培养的质量越来越为人们所诟病。2009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另辟蹊径,从“全景熏陶、全程渗透、全员育人、全面影响、全体受益”五方面着力,开创“五全育人”人才培养新模式。
能力是炼出来的
“什么样的树才能抵御风暴?”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李洪渠看来,一棵好树要有强健的根系。育人如育树,职业人才的“根”,在于他的“能”,而这份“能”必须通过千锤百炼,才会在专业的土壤里扎深、扎稳。
为了给学生提供释放潜能的平台,2009年,武汉职院正式开启“校企深度融合”。目前,学校已与1500多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武汉“1+8”城市圈企业中建立了稳固的“就业根据地”,初步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办学格局。
5年前,神龙东风汽车厂准备从武职纺服学院招聘3个置装设计员。面试现场,武汉职院的学生一个个脸涨得通红,答不上话。“学生面试技巧竟如此糟糕!”在旁观摩的李洪渠痛下决心,要彻底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
“20项基本能力训练”应运而生。参加企业人士报告会、一周企业体验、事件分析、主持会议、提出并让他人接受某一观点、课前无主题演讲、学做PPT、职业礼仪等具体细微的能力训练课程,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工具使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实景课堂全程育人
2013年,旅游学院为了模拟小微企业经营,筹建起包括面包工坊和水吧在内的Star Coffee创业教育中心。
“学生们在面包房里可不仅仅是工作,他们其实是在上课!”旅游学院院长郭沙介绍,对旅游管理专业小微企业经营方向的学生来说,面包工坊就是主要课堂。作为考核,学生每天必须完成相应的营业额目标。
走进纺织服装实训中心,就像走进了服装生产车间,设计、面料、印染、包装等30多个专业实验室一应俱全。服装CAD实验室里,2013级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模板。“课余时间我们总是选择‘泡’在研究所里,因为这里有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近年来,学校加大教学基础条件建设,搭建起现代制造技术中心、光电子技术中心、通信技术中心、酒店管理实训中心、生物制药技术中心等50个校内实训平台,融教、学、做于一体,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练就一手好本领。
校园特色文化育人
在一次校园社团风采月活动中,李洪渠发现敢于在舞台上展现自我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只能躲在角落里。他提出,职业教育不应成为精英教育,要倡导多样化的校园活动,让校园活动覆盖到全体学生。
校园文化活动因此不断吸引学生。网球社、日语协会、围棋协会等大小57个特色社团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技能运动会等400多项大小活动,激励学生在参与中发现兴趣,提高志趣,收获乐趣;“凌家山讲坛”“谈石斋”文化艺术长廊等文化讲座,让热爱艺术的同学近距离谛听大师的声音。
提到武职的校园文化,李洪渠一脸自豪,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校园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如何在多元环境中寻找最适定位。走出校园后,往哪儿扎根,怎么扎根,成为一种本能。
李洪渠欣喜地看到,随着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武职的人才越来越受社会青睐,毕业生成了企业争抢的“香饽饽”,在各自的岗位扎根长成了参天大树。(本报记者 夏静 本报通讯员 韩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