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11日 星期三

    象牙塔中的情意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帮扶困难学生

    郑晋鸣 沈琳 《 光明日报 》( 2014年06月11日   03 版)

        6月是毕业生离校的季节,一份份别样的礼物送到了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工职院)老师们手里,有学生亲自养护的盆栽、有精心设计的立体卡片、有大学生活系列漫画集……这是毕业生们给老师的感恩礼物。近年来,常工职院教职工把学生冷暖放在心头,秉承着“学生事,无小事”的理念,让困难学生感受到浓浓情意。

        “学院70%的学生来自农村低收入家庭。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是学院的承诺。”该院党委书记袁洪志说。为此,学院开拓校内外社会资源,筹集助学资金,设立教职工“爱心助学基金”“朗盛化学”“唐荆川爱国兴学”等20多个奖学金、助学金项目。

        学院还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了相应的助学政策。鉴于校内少数民族学生大都来自偏远地区、家庭窘迫的状况,该院在全省率先设立少数民族励志奖学金;针对校内中西部地区学生中有60%的贫困生,该院2013年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免除贵州、河南、四川等6个中西部省市高考贫困生大学学费的政策。

        在常工职院院长吴访升看来,解决学生的困难是学校的责任。除了助学机制,学院还着重推行师生结对帮扶“三类”(学业、生活、心理)困难学生工程。

        在开展新生学习情况摸底考查基础上,该院采取师生自行结对、委托结对、定向结对等方式,帮助部分学生解决数学、英语等公共科目基础薄弱的问题。同时,教师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协助学生做好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常工职院一位多年参与帮扶的老师一想起帮扶过的学生,笑容就会情不自禁地涌上脸庞:“一位内蒙古的学生曾经千里迢迢给我带了自家种的一个哈密瓜和一小袋嘎啦果,特别甜。”

        “甜”,正是每位参与帮扶的老师与受帮助的学生的共同感受。(本报记者 郑晋鸣 沈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