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11日 星期三

    突破既有学术脉络创新汉冶萍档案研究

    李中清 梁晨 《 光明日报 》( 2014年06月11日   14 版)

        汉冶萍公司是世界钢铁史上一个很典型的个案,有太多需要填补的空白,因此,做汉冶萍档案研究很有意义,任何一项研究都是填补空白;任何一项研究都是贡献,可以保存知识,创造知识。

        研究汉冶萍档案,可以从多种角度展开,如从劳动史的角度,可以研究劳动者以及劳动者与工厂的关系,如工人性别构成、开始劳动年龄、薪水如何分配、工人受教育史、几代人是如何发展的;还可以研究工人住在家里,还是住在宿舍?每周上几天班?有没有休息日?如果有休息日,是在哪一天?等等。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人事档案、工人登记卡来了解。从金融史的角度,可以研究工厂投资钱从哪里来?投入多少?赚还是赔?要多久才能赚钱?钱如何用?等等。从技术史的角度,研究工业技术如何进入,工厂如何引进技术,是向国外学习,还是在国内培养?是工人直接学,还是绅士子弟学?工人“社区”也是需要注意的领域。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就是个小社会,内部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值得很好地研究。在研究中,可以把工人生活水平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以按照“薪水”—“物价”—“生活水平”的轨迹来探讨。以往革命史更多的是从人身依附和约束上去讲工人生活,但从生活水平角度关注的不够(如美国奴隶,过去强调受压迫多一些,其实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是很高的),迄今为止,还没有见到有关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人生活水平的研究,如果在此有所突破就是巨大的学术贡献。

        汉冶萍公司在抗战时期的西迁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从档案可以考察汉冶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动迁想法的?武汉、天津是近代重工业基地,战时迁移情况值得重视。从世界历史上看,工厂迁移史上有类似汉冶萍这种搬迁经历的还不多见,苏联在二战时期有,其他国家是否也有?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因为战争,中国有很多学校、工厂合并迁移。很多资料还在,但人们不重视这一问题的系统研究,目前看到的与钢铁工厂迁徙相关的研究,都是在欧洲。

        在汉冶萍档案研究中,对人事档案可以特别关注,人事档案很有意思,可以追溯到现在,可以发现“故事”。从档案中我们还可以了解职员的教育背景、待遇的差异,从中我们也能看到中国的社会结构、分层。

        刚开始着手进行研究整理时要多想想各种可能性,可以做表格计量分析,如土地契约、会计制度、人事档案等,可以编制成数据库,利用软件分析。不仅要保存知识,而且要创造知识。

        汉冶萍研究可以突破近代工业史研究,对传统观念进行颠覆。材料太多,可以跟着数据而不是既有学术脉络、观点和模式出发,也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作者单位:香港科技大学、南京大学)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