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10日 星期二

    中国海洋事业:吹响由“大”到“强”的号角

    作者:袁于飞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10日 03版)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后,中国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依靠海洋科技发展突破制约海洋发展和保护的瓶颈,统筹兼顾维护海洋权益,迈出了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转变的稳健步伐,中国海洋事业吹响了由“大”到“强”的号角。

        国家海洋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全年海洋生产总值超过5.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6%,3513万人涉海就业。国家海洋局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努力使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新增涉海就业人员260万人。其中,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在50%以上,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贡献率在60%以上。

        近几年来,我国海洋事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2012年6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潜至7062米海底并开展作业,向世界宣告:中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的海底进行作业的能力。去年,“蛟龙号”又成功开展试验性应用航次,迈出了业务化运行的第一步,为中国的海洋事业添上了亮丽的一笔。

        2014年4月,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凯旋。在160天考察期间,257名科考队员顶风冒雪,圆满完成30项科考任务、15项后勤保障任务,在南极建立了中国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在考察期间,接到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船发来的最高等级求救信号,充分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第一个赶到俄船被困的重冰区。在极其复杂的自然环境下,成功将船上52名乘客营救到澳大利亚“南极光”号船上,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极地考察大国的形象。

        中国的大洋科考也捷报频传。中国在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调查资料和样品。中国在西北太平洋海底申请的3000平方公里富钴结壳勘探矿区获得国际海底管理局核准。

        2013年,国家海洋局完成了中国东海200海里以外大陆架部分划界案的陈述报告,向国内外宣传中国钓鱼岛和南海立场主张,提交的10个海底地名命名提案获得国际组织审议通过。

        近年来,中国还对钓鱼岛海域持续保持有效常态化维权巡航,黄岩岛有效管控,仁爱礁、美济礁海域有效值守。据国家海洋局介绍,2013年中国政府公务船完成船舶定期维权巡航执法36个航次,海上巡航262天,巡航范围覆盖中国全部管辖海域。其中抵近观察中国南沙群岛被侵占岛礁18处,巡航编队共计50次进入钓鱼岛领海巡航。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明确指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坚定不移的国家意志和战略抉择。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之路,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途径完全不同。当然,建设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并不排斥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的海上防卫力量。建设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海上防卫力量,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坚强保障。面对日益增多的国际海洋争端,我们主张要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通过加强双边多边合作交流,与世界沿海国家一道,使海洋成为世界各国的合作之海、友谊之海、和谐之海。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接下来将搞好海洋科技创新总体规划,重点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加强对海洋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同时深入开展大洋和极地科考工作,提升中国深海大洋科学研究水平。(本报记者 袁于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