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09日 星期一

    中国梦叙事的乡村视角

    ——以长篇小说《当家的男人》为例

    作者:庄会茹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09日 13版)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离不开融发展之美、生活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周喜俊的长篇小说《当家的男人》,直面新农村建设的前沿问题,前瞻性地提出了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和应当选择的路径,歌颂了以时涌泉为代表的农村当家人为解决“三农”问题付出的艰辛努力,挖掘出新农村建设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实现科学发展的主题。

        传播中国声音、凝聚中国力量、助飞中国梦想,体现时代的温度、广度和深度,需要文学对现实生活有更深切的介入和思考。《当家的男人》以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北省赞皇县行乐村党支部书记时占经为生活原型,用文学的样式展示了生态性发展是农村未来发展的主要路径,为引领农村科学发展提供了文学的现实样本,实现了文学乡村与现实乡村的契合。作品一开始思考的就是解决农村人口贫困问题的方案,着力呈现主人公改变乡村既有状态的艰难行动及其成效。枣树村在时涌泉的带领下,历时十年,由一个特困村变为全省文明生态村,作品反映了偏远山区脱贫致富的迫切性和艰巨性,在多种矛盾的交织中,时涌泉这个一心为民、有胆有识、注重环境意识、体现了时代精神的农村“当家人”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在带领乡亲们摆脱物质贫困的同时,时涌泉还让冰冷麻木的人心活起来,唤起了人们的自尊自信。如性格耿直、鲁莽,长期生活在心理阴影中的牛二愣,因震撼于时涌泉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境界,逐渐转变,最后成为意气风发的养殖大户,实现了“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时涌泉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乡亲们圆富裕之梦,也是在寻找内心的归属感。正是他扎根土地的不舍,造就了枣树村无限伸展的发展空间。作家周喜俊与时涌泉一样,深爱着养育她的一方热土,像扎根大地的绿树,始终坚持为人民写作,为时代讴歌,她在对文学梦的追逐中,总能紧扣时代脉搏,敏锐地从现实社会变化中发现冲突和问题,以真情描述直入人心。

        文学的生命力,既根植于生活,又作用于时代。只有与民族的气息合拍,与时代的脉络相吻合,文学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推动农村社会建设发展的新农村题材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要高于其文学价值。大批农民涌进城市,大量农耕地流失,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危机。土里刨食过不上体面生活,进城务工又受制于户籍制度,无法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广大农民融不进城市、回不去故乡的尴尬处境,只有依靠突破农村自身发展瓶颈、直面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来缓解。《当家的男人》把农民对新生活的期待和想象,国家对农村生活的设计和理想,描绘成可感可见的艺术画卷,架起了文学的中国梦和现实的中国梦之间的桥梁。

        正在变化和发展中的中国农村为农村题材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创作资源。共和国大厦需要千万个像时涌泉一样的好干部作基石,时代也需要有责任感的作家,沉潜文化情怀,砥砺创作品质,潜心研究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真正关注他们精神生活的“米袋子”和“菜篮子”,用文化精品反哺社会、服务人民,谱写气势雄浑的“中国和声”。

        (作者单位:《石家庄日报》副刊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