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古流来的湘江,虽然只是中华神州大地的一条不大不小的河流,但数千年来,它承载的历史文化丰盈积淀和近当代文明的厚重璀璨,犹如灿烂星空的那条银河,放射着无比夺目的光芒。湘江是长江中游南岸重要的支流,干流全长856公里,自西南向东北斜贯湖南省东部全境,途径永州、衡阳、湘潭、长沙等17个县市入洞庭湖。
我是湖南浏阳人,浏阳河是湘江的支流,我也是喝湘江水长大的。因此,对于湘江这条母亲河的爱与神往胜过对自己生命的珍视和认知。又因为曾经做过长沙市市长,对于湘江的遥远昨天,乃至今天的寻觅阅读思考,就自然多了一些凝重、苍凉和激越。
湘江,是一条乡愁浓郁缠绵的江。远古的屈子那份沉重和悲怆,是数千年来的龙舟竞发都无法承载的。“乡愁”诗人余光中发誓“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与永恒拔河”。唐代诗人杜甫留下了“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远客,樯燕语留人”的诗句,而坐在江边“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写出了《捕蛇者说》。隔江相望的铜官窑,早在唐代就有大量的陶器远销南亚和北非。从沉在海底“黑石号”上打捞上来重见天日的5万多件长沙窑的陶器,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湘江之滨陶城的红熖奇观与瓷镇盛景。即使到了画家齐白石笔下的莲蓬、虾影,作家周立波书中的《山乡巨变》都仍然散发着浓郁缠绵、扣人心弦的乡愁乡音乡恋。
湘江,是一条文化深邃卓绝的江。20世纪70年代在湘江东岸马王堆出土了西汉长沙国利苍及其妻、子的墓葬和发现的30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尤以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织技高超的素纱禅衣的重见天日,惊绝于世。相隔20年后,在走马楼出土的涉及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内容的三国吴简,鲜明而凝重地展示出千古长沙的深厚文化积淀。若步入和走近江岸的岳麓书院、贾谊故居、岳阳楼和重修的杜甫江阁,你就能听到看到朱熹、张栻与学生对话的真言细语;贾谊挑灯孤吟,挥泪书写《吊屈原赋》的感伤眼光;范仲淹掩卷沉思,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焚心倾怀;更有毛泽东踏浪遏飞舟,叩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庄严呐喊!
湘江,是一条思想激扬灿美的江。湖湘文化实际上是开拓创新,思辨图强的文化,它极具负重奋进、务实求真的人文品格。岳麓书院悬挂的“实事求是”匾额,就是湖南人思想迸放闪电的思想内核,也是湖湘文化思想的精髓。从王船山提出的“格物致知”到魏源倡导的“经世致用”,到毛泽东的“实事求是”,都充分说明千古湘江赋予中华思想文明史的非凡贡献。
正是因为湘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常德山有德”、“长沙水无沙”的山水妙化,所以湖南的人文精神,有山的凝重,竹的气节;泉的圣洁,水的灵动;加上湖南人喜欢食辣椒,便在血脉中多了一股百折不挠、坚韧前行的“辣性”和“刚劲”。又由于湖南人善植桑养蚕和制作鞭炮烟花、绣品,在他们的心性情感想象世界更富于柔美、热烈、真诚和坦荡。蔡伦、欧阳询、谭嗣同、黄兴、宋教仁,响当当的名字,都回响在湘江两岸。
湘江就是一部历史大书,一部生动雄伟的史册。据统计,中国共产党创立时出席中共代表大会13个代表中,湖南就有3位。新中国成立时,湖南人分别担任了第一任共和国主席,第一任全国政协主席,第一任中央军委主席,第一任国防部长,第一任总参谋长。中央授予的十大元帅,湖南有3位;十名大将,湖南有6位;57名上将,湖南有19位;177名中将,湖南有45位;1359名少将,湖南有129位。自1994年选聘两院院士以来,湖南共有104位。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书写着“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壮美诗篇。“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这江声就是湖南人心中的梦想和激情的澎湃倾诉,也是三湘大地永远沸腾的创造活力和辉煌壮志的纵情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