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05日 星期四

    随 笔

    产学研协同创新需要文化来滋养

    作者:李忠鹏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05日 16版)

        产学研组织各自在社会分工体系中的定位不同,发展历史不同,面临的内外环境不同,因而各有自己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符号系统和理解环境的方式。产学研文化差异的突出之点在于,学研组织追求学术价值,企业崇尚商业价值。对此,美国一大学负责人有一段描述: “学术和商业有着不同的目的和取向, 他们被不同人格的各种专业人员追求着。学术的目的是通过探索,来发现真理并传播这些基本原则;而商业的目的,则是通过畅销产品的开发和供应来获得利润。学术组织寻求的是一种不变的东西—— 永恒的真理, 而商业组织寻求的则是一种不经久的东西——能卖的产品。”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质上是异质文化的碰撞、交汇。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不仅要重视制度建设,也要重视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资源协同和利益协同,也要重视文化协同。一句话,产学研协同创新需要文化来滋润。

        制度总有鞭长莫及之处,合同的“势力范围”亦非廓大无边。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大量的活动是由文化来协调、规范的。制度与文化既是替代关系,也是互补关系。无论制度多么完善,文化总有用武之地。在我国这样的人情社会,文化的作用尤其重要。尽管产学研文化差异巨大,但通过文化建设能达致文化协同。文化协同可降低产学研交易成本,减小制度运行摩擦力,促进知识流动与共享,使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协同效应的创造事半功倍,乃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有力辅翼。产学研文化差异如果被忽视或未能善加管理,势必演变为文化冲突,妨碍协同效应的创造,甚至导致协同创新夭折。

        实现产学研文化协同需要多措并举,而核心则是求同存异。

        美人之美。同样面对科技开发和技术人员,商业组织急需它们,而学术组织则对其不屑。许多企业家视科技产品开发和技术人员培训为他们成功的秘密,而许多学者则认为,这种做法破坏了他们基础性研究的学术传统和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这类文化中心主义症候在我国产学研中屡见不鲜。文化中心主义奉自我文化为圭臬,对异己文化或漠视,或轻视,或蔑视,或敌视,对协同创新具有很大杀伤力。要实现产学研文化协同,必须摈弃文化中心主义,增强文化敏感性,认识、理解、尊重文化差异。尊重差异,方有和谐,即所谓“和而不同”。套改费孝通先生的名句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协同成功。

        从差异中学习。将文化差异当作学习资源,予以合理开发,从中吸取有益成分。实际上, 合作伙伴之间从差异中所学到的东西,要多于从相似之处所学到的。产学研相互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各方建立文化优势,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扩大文化交集,增强彼此适应性。

        统一性与差异性有机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需要建立共同的基本价值观,以规范行为方式,强化行为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减少矛盾和冲突。产学研共同的基本价值观是合功利性、合目的性、合科学性的同一。这种文化统一性是平等沟通的结果,是相互学习的结晶,是共同实践的产物。另一方面,应保持统一性与差异性之间的必要张力,也就是说,统一性以尊重差异、包容多元为基础,又对差异性、多元性具有约束和收敛作用。

        (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