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达)一段时期以来,关于我国新城新区“多鬼城”论调时有出现,也引发了各界关注。日前在上海举办的“产城融合:城镇化的活力与动力”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指出,此类论断并不符合我国新城新区的客观真实情况,应谨慎使用。
刘士林认为,出现此问题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概念界定不清。一些人对新城新区的理解和使用过于随意,甚至见到个冠名“某某新城”的房地产项目,都能等同于国家相关文件中的“新城新区”。其次是缺乏统计标准和深入分析研究。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的《全国新城新区数据库》,我国广义的新城新区有2957个,去掉各种功能单一的工业园区、大学园区后,狭义的新城新区有545个。从当前实际可看出,所谓“多鬼城”的现状并非如此。另外,新城居民入住率一般也有规律,即“前12个月—18个月内的平均入住率为48%,之后的一年增加19%,下一年为15%。”由此,判断新城新区是否为“鬼城”,至少要等三年到四年。
刘士林表示,西方国家从规划功能单一的卫星城到相对独立的新城市中心,大多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探索。我国新城新区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规划、建设上出现一些顾此失彼现象,有其必然性。而且要看到,在遭遇通勤成本上扬、公共服务短缺、人气不足等现实问题后,很多新城新区近年来已启动向“综合性城市中心”升级改造。可以说,随着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完善,一些新城新区目前面临的问题,在发展中能够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