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大山深处的第二炮兵某旅,是一个高学历人才聚集的地方:拥有87名博士硕士毕业生,干部文化水平90%达到本科学历以上。
一个山沟里的基层部队,缘何能聚集如此之多的高学历人才?博士硕士聚集给基层部队带来了怎样的效应?让我们走进第二炮兵某导弹旅,寻找答案。
号准脉搏,顺应新一代知识军人的价值诉求
李建华要转业。
消息传来,官兵中出现不少议论。有人说,早在意料之中,咱们这个山沟沟,怎么容得下“金凤凰”。
近年来,军校毕业生多数面向基层部队分配,李建华就是其中一员,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带着从军梦想考上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旅里。
一腔热血的李建华有一股冲劲儿,工作中不是跟营长、连长“叫板”,就是对机关的组训方式提出质疑。不少官兵劝他:“你刚来,慢慢适应就好了。”李建华却说:“这样的氛围,我适应不了。”
李建华的行为有自身的逻辑。他认为,基层部队存在分工不明确,工作标准不高的问题;组训方式太老套,演习像演戏,没有挑战性。在旅领导与他进行的一次谈话中,他毫不讳言地说:“我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当兵的不干兵事,成天玩虚的做无用功。”
李建华“闹转业”,引发旅党委“一班人”深刻反思。政委张俊晖说:“这些年,随着高学历干部的不断涌入,如何发挥好他们的优势,旅里一直在积极探索。每分来一个高学历干部,旅里都把他们当‘宝贝’,无论是工作安排还是生活待遇,都给予倾斜照顾。”
难道倾斜照顾反倒错了?旅党委“一班人”深入基层,经过一次次谈心和交流,终于号准这些高学历干部的脉搏:他们不是不愿作为,而是纠结于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于是,旅党委“一班人”达成共识:不能简单地将高学历干部当作照顾对象,而是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基层部队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在实战化建设中放飞强军梦想。
之后,在一次战斗发射演练操作中,李建华发现航空插头在使用过程中易损坏,便主动提出开发具有故障定位和检验检测功能的专用维修箱,这一建议得到旅里大力支持。目前,李建华撰写的可行性报告,已通过有关部门的评审和立项。
“小步快跑”,让高学历干部到重要岗位锻炼
高双武博士,脸庞黝黑,总绽放着灿烂的笑容。
那是上级组织的一场随机抽点实战演练。演练刚开始,营长即被判“阵亡”,担任副营长的高双武接替指挥后,带领官兵打了一个漂亮仗。而此时,他毕业尚不满一年,刚刚从排长岗位上被破格提拔为副营长。高双武的快速成长受益于旅里的新规——凡是研究生毕业分配到旅里的干部,一律到基层先当排长。
旅党委“一班人”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高学历干部虽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但由于长期在学校读书,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实际工作能力往往适应不了岗位需求,抓部队管理、搞军事训练力不从心;从事技术工作的,不能接“地气”搞科研,往往出成果难。于是,旅党委研究决定,打破干部培养使用与职级挂钩的传统做法,采取“小步快跑”的方法,让高学历干部到重要岗位锻炼。
“基层苦,条件差,想干成事太难了。”这是不少大学生惧怕到基层工作的主要原因,但高双武却认为,只有真正体验了艰苦,才能苦尽甘来,干出一番事业。
到部队不久,高双武就被任命为发射四营一连一排排长。此时,四营正整建制挺进深山阵地。在导弹阵地密闭生存15天,吃喝拉撒睡,一切都要在封闭条件下解决,这是高双武到部队后接受的第一个严峻考验。工作中,他服从佩戴上尉、中尉军衔干部的领导;生活中,他待战士们亲如兄弟;专业学习上,他甘当小学生,从最基础学起。
在排长、副营长岗位上,高双武多次出色完成重大演练任务,越干越带劲,战士服气他,营连领导认可他。如今,高双武被旅里抽调到作训科工作,有了施展才干的更大舞台。
倾心帮带,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
现任发射一营二连指导员的周文明,硕士研究生毕业,是合肥工业大学的国防生,毕业前没有部队工作经历,用他的话说,“两眼一抹黑”就进了山沟。
到部队没几天,周文明就“走了麦城”:第一次参加旅组织的专业考核,成绩就不及格。在周文明情绪低落的时候,旅领导及时上前帮带,帮助他解决实际问题。几个月后,周文明的任职能力大大提高,成为“优等操作骨干”,被选进机关司令部担任作训参谋。之后,旅里又安排他到基层任排长,“回炉”补课。
每年,旅里都要组织新分配来的高学历干部,参观旅史馆和高戒备值班阵地,让他们感悟厚重历史和锻造“王牌”“底牌”部队的重大政治责任;听先进典型作报告,引导他们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部队实战化建设之中。旅党委还针对高学历干部自身特点,帮助他们定制个性化培养计划;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解决事关他们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家属安置、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现在就是让我走,我也不走了。”已任发射一营二连连长的李建华说,“干事的环境最拴心,打仗的氛围最迷人。”
旅长姜骅表示,如今,高学历干部成了旅里真正的“宝贝”,在他们的参与下,旅实战化建设开展以来,实战化训练组织实施、实弹发射流程、作战能力检验评估等9个方面,取得200多项研究成果。(本报记者 陈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