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27日 星期二

    开放的传统

    ——刘建水墨风景画印象

    张晓凌 《 光明日报 》( 2014年05月27日   12 版)
    奥克兰(中国画)刘建

        刘建的水墨画与我们印象中的山水画不同,是一种具有实景意义的水墨风景画。他习惯借助水墨语言清灰淡雅的色彩感觉,呈现他对于风景意境的理解,而不是拘泥于所谓的笔墨细节,作品成为一种与现实生活毫无关联的伪古典山水。

        刘建是安徽人,他的作品中有大量皖南民居的实景写生。面对这些承载着生活记忆的场景,他改变传统山水画的宏观视物角度,吸纳水彩局部景观的观察方式,将水墨的渲染结合到线条造型的基础之中,重新赋予水墨材料新的表达能力,画幅中的皖南民居散发着厚重的传统文化气息。应该说,刘建的这种探索实践了“笔墨当随时代”的命题。也即画家必须走出画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现实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探索能够表现新时代的笔墨方式。对于刘建的这种探索,我个人倾向于称之为“开放的传统”——他们对于新的时代要求,没有回避,没有漠视,而是积极地介入,将自己融入水墨传统千年来的发展与演进的过程中,而不是简单地盲从历史既有的成果。很多当代中国画家都强调所谓的正统,讲究临摹,讲究来处,轻视写生,轻视变革,使得水墨传统中的创造性被遗弃,形成古旧难读的水墨经验。面对发展,传统又是一种不畏险阻,勇于创新的精神,而水墨传统之于我们的现实意义恐怕正在于此,它既是保守的力量,也是前进的基地,关键看你采取怎样一种姿态。很高兴,刘建所采取的姿态是灵活而务实的。他没有走入继承传统的僵化与保守之中,相反,他继承20世纪以来“美术革命”给水墨传统带来的“中西融合”的方式,进一步拓展了水墨的语言空间。

        在刘建的作品中,除了他所熟悉的皖南民居风景,甚至还会出现巴黎街景、喀什民居。这些原本难以融入中国画语言系统的景观,在刘建笔下得到了很好的处理,转变成为一种水墨淋漓的视觉效果,从而很好地解决了画面的形式语言与表现内容之间的矛盾,拓宽了水墨表现对象的范围。刘建在现实生活的体悟中,转换了他经验中的水墨语言。他借助西方风景画的视觉空间,构图上多采用具有透视意味的空间,而不是旧式的平面空间。并且画面中,光色效果与水墨渲染的结合,又将西化的写生方式转化为一种水墨语言化的感观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又保证了水墨自身的审美趣味。同时,他习惯削弱笔触,用块面墨色在极具层次的铺垫中显现出一种体量感,然后借助水分的作用保持水墨的透气与轻松,避免墨色的凝结与滞固,从而赋予水墨一种全新的呈现方式。而获得这样一种成果的前提,正是基于前述“开放传统”这样的视觉姿态,并以此实现水墨变革的历史发展,为传统输入新鲜的血液。

        可以说,刘建的探索有力地说明了中国水墨画仍然存在着革新的空间,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回到生生不息的自然之中,回到现实生活之中,感受新鲜的视觉经验。回顾中国水墨画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我们有理由相信类似刘建这样的“中西融合”实验,在新的世纪里,将会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为水墨传统带来的新式水墨经验可以成为一种新的传统,并呈现出全新的表达,从而继续推动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