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26日 星期一

    新闻人物·“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刘红:

    在太空种植绿色梦想

    姚晓丹 《 光明日报 》( 2014年05月26日   06 版)
    刘红(资料照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内,三位志愿者20日伴随着众人的掌声,从“月宫一号”密闭舱中走出来,105天的试验获得成功,标志着月球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地基实验装置“月宫一号”成功完成我国首次长期多人密闭试验。

        “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刘红却并不能松懈下来:“还要进行10天的无人试验以调整修正参数,为下一步扩建生物舱,进行4人试验做准备。”

        刘红1987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保护专业,1994年获莫斯科大学环境保护专业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回国后先后在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任教。2004年,刘红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始研究“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这是“月宫一号”的核心技术所在。看似艰深枯燥的概念解决的是如何在广袤太空持续生存的大问题。通过植物种植生成氧气、提供食物,通过舱中乘员的食物残渣等废弃物回收再循环用于植物栽培。物质循环、再生利用,环环相扣。

        这简直再造了一个小型世界。

        十年,十年辛苦不寻常,是日复一日的辛苦与繁复。它细微到从一砖一瓦开始,从一个公式、一粒种子开始,从一个人,一间10平方米的办公室开始。刘红教授的孜孜以求,成就了今天“我国第一个,世界上第三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试验系统”。

        今天,刘红教授是不是出名了?在百度、谷歌等搜索平台上,来自她的信息寥寥,这其中的甘苦寂寞恐怕不足与外人道。她形容自己性格“倔强”,定下的目标一定要达到。

        脚踏实地是否是成功的唯一砝码?也不全是,还要有广阔的胸怀以及想象力。刘红说:“选择航天这个职业的时候,也有很多人说,地面上的事情还没做好,为什么还要研究虚无的太空?我想起读中学的时候,政治老师讲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制造工具并利用工具。但我认为,这仅仅是能力上的差别,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差别在于,人类永远追求新的梦想,永远不会停止对未来世界探索的脚步,无论是微观世界还是广袤太空。”

        闲暇的时候,刘红喜欢看科幻题材的故事和电影,或许能从中找到灵感。最近她看了《太阳浩劫》和《太空狗》,前者是悲剧,“给航天员维持给养的生物舱忽然起火了,植物都烧毁了,在一筹莫展的时候,焦黑的土地里忽然冒出一粒发芽的种子。”刘红讲述起来非常熟悉,这根本再现的就是她的日常研究工作。

        未来还会有更长期的密闭试验、还要研究迷你系统搭载空间站进入月球,把地面和天上的数据类比,进一步校正地面系统。面对这么充满想象力的工作,记者忍不住问:“你相信有外星文明存在吗?”刘红微笑:“宇宙这么大,一定会有的,或许再过两三百年,随着空间技术发展,人们可以很方便地去外星做客,外星人也会造访我们,就像今天我们出国旅行一样。”

        是的,这无疑是令人兴奋的。但是对我们来说,这只是来自未来的憧憬展望,而对于刘红来说,这意义重大,因为她是这个技术的奠基者。

        有梦想的人,注定要奋斗,永远。

        (本报北京5月25日电 本报记者 姚晓丹)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