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24日 星期六

    思考者说

    丧葬文化“俭”为先

    唐田田 《 光明日报 》( 2014年05月24日   10 版)

        丧葬是一门习俗,也是一种文化。古时候,君王大臣极其看重身后事,坟墓修得富丽堂皇,珠宝美玉填满墓穴,到头来却被盗墓贼偷挖,不仅随葬品被洗劫一空,连尸骨也可能散落荒野。

        现如今,厚葬久丧的习俗在很大范围内仍有市场。某些人为炫耀自身的富足借机大操大办,甚至借丧事之机达敛财之目的,败坏了社会风气,令人不齿。对丧葬之事,墨子认为,死者已逝,简单安葬即可,棺材只需要三寸,衣服只需要三件,墓坑不要挖到泉水,湿气没有渗透即可,尸骨的气味散发不出、坟冢能被识别就行了。为表对逝者的怀念,哭着送去,哭着回来,然后专心致力于自己的工作,为后人创造财富,好好地孝敬老人就足够了。

        孝敬老人需要物质,更需要孝心,顺老人之意,使老人满足快乐,便是至孝,不需要锦衣玉食,一句问候,一碗米粥足矣。老人活着时,多陪在身边尽到孝心,胜过死后轰轰烈烈的葬礼。与其为逝者浪费世间的财物,不如节省下来救济贫穷的生者。生与死只是生命的过程,活得是否有价值才是衡量人生的标准。过于重视自己的名誉,浪费有限的社会资源,对逝者没有作用,对世人却是一种罪恶。社会资源有限,而子孙后代绵延不断,与其浪费辛辛苦苦创造的世间财富,不如节俭丧事,帮助更需要这些财物的生者。

        节俭是一种习惯,如果人人崇尚,它就如向上燃烧的烈火,向下流动的河水,势不可当;如果人人遵从实践,社会财富就会大大积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国家的需要和民众的需求,都离不开物质的创造和积累,只有节俭与创造并举,避免一些毫无意义的形式,追求实实在在的文明生活,才是正道。

        (作者单位:山东烟台南山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