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24日 星期六

    弱鸟先飞 滴水穿石

    ——福建宁德赤溪村三十年攻坚脱贫纪实

    高建进 《 光明日报 》( 2014年05月24日   01 版)

        烟雨蒙蒙,青山环抱,清澈的九鲤溪穿村而过……翻过一道道山湾,来到福建宁德福鼎市赤溪村,记者立即被这里世外桃源般的景色吸引。

     

        蝴蝶坪、生态农庄、峡谷探险……一个个生态休闲项目在这里落地开花,密集穿梭的旅游大巴使这里成为太姥山下新的旅游“聚宝盆”。

     

        谁能想到,30年前,赤溪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小山村,村民住不挡雨、食不果腹,纷纷背井离乡讨生活。“赤溪村30年来的巨变,是当地干部群众持之以恒地推动扶贫开发各项事业的结果,深刻地体现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福鼎市委书记陈其春说。

     

    “中国扶贫第一村”

     

        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读者来信《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反映了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的贫困状况。随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政策,在全国大规模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一场波澜壮阔的扶贫战役由此展开,赤溪村也因此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命名为“中国扶贫第一村”。

     

        这封信的作者,就是时任福鼎县新闻科科长的王绍据。来信见报后,当地党委政府派出扶贫工作组前往下山溪,无偿提供树苗、羊羔,希望给村民找到致富路。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太差,苗木成活率很低,羊羔还没长大就被山里的狼吃掉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没有得到大的改善。实施了10年,“输血”式扶贫收效甚微。

     

        时任福鼎县副县长的缪耕山曾多次到下山溪调研:“我们后来得出的结论是,当地自然条件太差。要想脱贫致富,只能另谋出路。”

     

    “造福工程”助脱贫

     

        1995年,下山溪终于盼来了脱贫的新“出路”。这一年,福鼎县委县政府实施“造福工程”,下山溪22户88位畲族群众整村搬迁到山下的赤溪行政村。此后20年,共有12个自然村350多户村民陆续通过“造福工程”搬迁至赤溪村。

     

        要致富,先修路。1984年,赤溪村出村的路是盘旋山间的羊肠小道,落后的交通成为脱贫致富的障碍。为此,福鼎多方筹集资金,为赤溪村先后修建了连接磻溪、太姥山、白琳以及通往主要自然村的公路,赤溪到国道、省道的时间从原先的两个多小时缩短至1小时。

     

        如今,赤溪村人均住房面积从1984年的8.5平方米提高到21.6平方米,彻底告别了穷山恶水。赤溪中心村拥有1500多人,学校、文化中心、公园、卫生所等一座座崭新设施拔地而起,生活服务功能日臻完善。

     

    立足生态奔小康

     

        2011年1月,赤溪村被确定为福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进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新阶段。

     

        扶贫先扶志。虽然“地无三尺平”,但赤溪村从自身的优美生态中找到了希望。村里立足生态做文章,一方面利用丰富的山林、淡水资源,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琯溪红心蜜柚200多亩、各种珍贵苗木1万余株、油茶600亩,新建淡水养殖示范基地100多亩,生态农业风生水起;另一方面,依托太姥山、九鲤溪等旅游资源,引进多家旅游公司,大力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

     

        李志贤是从半岭自然村搬迁到赤溪村的村民。这些年,他和家人搞起了山庄餐厅、旅游中巴等,1年营业额达300多万元。他说:“将来景区的名气大了,我还要扩大经营,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派驻赤溪村的第一村支书杨振伟介绍,2010年,赤溪村村民人均收入为3980元,到2013年底,村民人均收入达9430元,翻了一番多,更是1984年的56倍。

     

        “赤溪村是闽东艰苦奋斗、摆脱贫困、建设全面小康的一个生动缩影。它的历程告诉我们,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只要继承和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咬住青山不放松,就一定能取得实效。”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表示。(本报记者 高建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