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22日 星期四

    基层实践

    “驻村蹲点”带来新作风

    盘和林 《 光明日报 》( 2014年05月22日   11 版)
    焦裕禄纪念馆热潮涌动 新华社发

        进入信息化时代,有人认为,想了解群众的需求,密切干群之间的关系,只要打个电话,发个邮件,或者在网上互动一下就行,何必像过去那样下村蹲点,促膝谈心?

     

        但是,信息化并不等于畅通无阻。干部只有蹲下身子,到农户家中住一住、看一看、听一听、谈一谈,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才能了解到更加真实的社情民意。

     

        在“驻村蹲点”中透出干部转变作风的新亮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领导干部了解民情民意的渠道和方式。然而,“驻村蹲点”的进村入户式调研,仍是了解百姓疾苦、增进群众感情的管用办法。

     

        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背景下,广西崇左市委创新实施领导干部“驻村蹲点”制度,四家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农村、企业、部队,形成了“勤蹲点、驻基层、听民声、抓民生”的做法。其中最大亮点就是调研方式的改变。一是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农民是什么生活状态,调研者就适应什么状态,不搞区别对待,更拒绝层层陪同。二是每次去驻村蹲点,都能帮助群众办实事。市委书记黄克第一次去蹲点是解决甘蔗机械化生产问题,第二次去是破解清洁乡村难题,第三次去是救灾,为此他获得了扶绥县渠黎镇吉到村“荣誉村民”的称号。三是调研报告不是“花架子”,不是由“笔杆子”背后捉刀,而是以日记的形式,形象地记录了驻村蹲点期间的总结和思考。

     

        把“驻村蹲点”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突破点 领导干部在驻村蹲点的过程中,除了了解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和他们的真实想法,同时也是在检查政策的“接地气”和执行力问题。

     

        崇左市在驻村蹲点中,把农民群众的期盼作为践行群众路线、为民办好实事的现实依据,各项政策、措施都把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首位。在驻村过程中解决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甘蔗生产机械化、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产业发展、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出现了全市农村抢要“工作队”的现象。

     

        如果干部的根没有扎在基层,没有想老百姓之所想,我们的政策、决策就可能出现偏差,服务的目标和结果也会出现偏差。因而,把驻村蹲点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突破点,不但能保证政策的“接地气”,还能及时避免形式主义和政策的跑偏。

     

        在“驻村蹲点”中探索干群之间的“结合点” 崇左市创新摸索出来的“驻村蹲点”表明,真心实意地走到群众身边,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中间,仍是防止干部脱离群众的有效手段。

     

        为保证领导干部“下得去、住得稳”,崇左市委要求市四家班子领导干部每个月必须到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1次以上,每年至少在“东家”住6个晚上,处级领导干部每年至少住6个晚上,处级后备干部每年至少住12个晚上。实践证明,制度化、常态化的下乡查访民情,更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基于这样的信任,再大的矛盾都能化解,再难的疙瘩也能解开,再宽的鸿沟都能跨越。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接地气”。如何“接地气”,如何找到干群之间的“结合点”,崇左市创新实施的驻村蹲点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回答。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