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22日 星期四

    经济观察

    少谈“排名” 更重“质量”

    杨亮 《 光明日报 》( 2014年05月22日   13 版)
    CFP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些经济学家预测,中国将在2019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不过,根据世界银行和IMF数据推算,中国将在今年“提前”赶超美国。

     

        近日,世界银行统计机构(ICP)公布数据,在其统计的共199个国家中,中国将于今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世界银行的上述判断,源于一种名为“购买力平价法”(PPP)的统计研究方法,即通过价格调查并利用支出法计算的GDP作为基础,测算不同国家货币购买力之间的真实比率,从而取代汇率,把一国的GDP转换成以某一基准货币或国际货币表示的GDP。通俗理解,PPP就是1元人民币在美国能买到什么,从而反映出人民币的购买力。比如说,在美国买一件商品需要3美元,在中国需要15元人民币,那么人民币对美元就是1比5,PPP就是5。

     

        实际上,购买力平价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存在争议,实现PPP自身的精确度并不容易。世行自身也坦承,购买力平价计算方法的误差率在一些国家最高可达15%。有学者据此直言,世行国际比较项目“意义不大”。购买力平价的计算需要对不同国家的产品与服务价格进行全面比较,这一比较并不容易实现,对大国来说尤其如此。拿中美之间的对比来说,很难确定纽约州与路易斯安那州的平均价格,也很难确定上海和西藏的平均价格。更大的问题是,购买力平价方法基本上无关经济规模。GDP的内容包括个人和政府的消费、投资和贸易,而购买力平价主要解决的是个人消费问题,并不适用于GDP的其他内容。因此,中国国家统计局对此回应称,由于研究方法上仍存在问题,该项研究不够完善,使用PPP得出的中国GDP总量和人均水平被明显高估。

     

        “中国第一”的观点,我们没有必要兴高采烈,相反,我们需警惕。20个世纪90年代,一些欧美经济学家就预计,中国的经济规模将在2019年超过美国。201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份报告中称:中国GDP总量将在5年后超越美国。有学者认为,“第一”论调的真实用意之一,就是打压中国经济。其主要路径,一是汇率,二是国际贸易。就前者而言,如果被认定为“GDP全球第一”,人民币可能被迫升值,这会抑制中国商品出口,同时扩大进口,国外商品抢占中国市场,让在技术实力上不占优势的中国同类企业无路可走。就后者而言,中国如果被认定为“第一”,在世贸组织中可能被界定为发达国家。目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帽子可能被摘掉,多边贸易中的一些最惠国待遇将被取消,同时在国际碳排放中将承担更多的义务,有些国家会借此构筑贸易壁垒,阻碍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

     

        事实上,上世纪80年代,日本也遭受了类似的情况。当时,日本与美国经济的差距已缩小,《日本世界第一》一书描述了美国经济在许多方面都已被日本打败,索罗斯更是预言世界经济和金融实力正从美国转移到日本。其间,到处充斥着诸如“日本威胁论”“日本购买美国”和“日美大逆转”等相关内容的书籍和媒体的大肆炒作。在经济高速增长和媒体的过分渲染下,在“日本世界第一”的声音中,日本的国民信心急剧膨胀,随之膨胀的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相继破裂,陷入“失去的十年”。

     

        其实,谈到GDP这个经济学数据,在具体到分析一国的国情国力时,不必太把它“当回事”。中国的GDP即便超美,除了统计上的意义,其实并没什么可炫耀的。事实是,尽管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仍排在全球90位之后,居民收入等指标也大幅落后于发达国家,创新驱动能力和科技水平依然不高。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还有2亿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差不多相当于法国、德国、英国人口的总和。

     

        实际上,我们应该跳出“排名”、GDP等数字游戏,去真正关注创新能力提升、生活水平提高等发展质量上。显然,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并不靠谱”,中美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依然明显。看淡经济排名,一心务实发展,在发展中更加重视质量,才是我们应有的心态。(新闻观察员 杨 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