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21日 星期三

    正道可道 沧桑可观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诞生记

    作者:董城 宣兴章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21日 05版)

        日前,在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办的2013“中国好书”颁奖盛典上,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编著的《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被评为25部“年度好书”之一。

     

        2013年5月,一部讲述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理论专题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开始在北京电视台热播,创下政论片收视佳绩。在网上,相关视频几个月点击总数就超过两亿次,相关评论跟帖10万多条。

     

        从电视纪录片到网络热片再到畅销图书,《正道沧桑》在短短一年时间中持续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其诞生过程自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高端策划 通俗表达

     

        2013年3月6日,初春的北京寒冷如冬,而位于北京市委大楼的一间会议室里却是一片火热。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正组织专家学者策划、讨论,用一种什么方式更有效地向大众阐释社会主义发展理论。

     

        大家认为,既要反映出社会主义500年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程,又要能体现大众化、通俗化、具象化的特点,最好的办法是拍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的创意由此诞生。

     

        理论是抽象的,电视是形象的,怎样打通两者间的藩篱?北京市委领导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权威,必须邀请高端社科理论专家撰写理论脚本,保证重要论点不遗漏;二要及时,借助中央重大理论创新在广泛热议的东风,迅速推向社会;三要可观,务必让受众看得进、看了信、信了服。

     

        经过讨论,与会人员最终达成共识:采用词条式讲述,就关键理论点进行集中阐释。每一集电视片既要有理论,又要有故事。用夹心饼干的方式,用故事引出理论,用理论阐释故事。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脚本要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思想为核心内容,以道路和选择为主线,通过大专家讲百姓话,把理论转化为普通受众看得懂、愿意看、记得住、有感悟的电视片。为适应网络“微时代”传播规律,主创团队决定将电视片做成50集,每集15分钟,这样既能反映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全景,又便于观众快速浏览和网络传播。

     

    智力叠加 环环相扣

     

        “脚本”是电视片的根基和灵魂。创作伊始,来自中央和市属多家社科单位的25位著名学者每人负责撰写2集理论脚本。

     

        起初,这项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大多数专家都没有写过电视脚本,要把抽象思维转换成形象思维,并非易事。每集电视片时长15分钟,用3000多字的篇幅把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讲清楚,更是非常棘手。

     

        一头是理论家,一头是电视编导,他们如果不能合到一起,这个电视片就没法做出精彩。

     

        在夜以继日的反复磨合中,创作团队提出了“专家学者写理论、编辑记者写故事、机关干部搞整合、普通群众当参谋”的思路。用人物带悬念、用悬念带故事、用故事带道理,真实展现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探索和实践。

     

        播出时间在即,主创团队形成了精密的流程:脚本组每完成一集,编导组就要在一周时间内制作出样片。样片必须再经过审稿会集体审核修改一次,对稿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进行考证,最后由领导组审核定稿。

     

        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细致缜密的工作链条,每一个环节都不允许出现丝毫差错。这时,上百位权威专家深度介入,首都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等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几乎全部参与了这项工作。

     

    争分夺秒 形成合唱

     

        据了解,按照一般纪录片制作流程,脚本完成后大致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制作完成片子。如果服从这一规律,理论宣传的即时性就会大打折扣。主创团队决定,采用国外系列剧“边写边拍边审边播”的方式,抓紧推出第一集。

     

        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起于1516年托马斯·莫尔出使荷兰期间用拉丁文写成的《乌托邦》一书。在1839年法国画家L·达盖尔发明照相机之前,世界上没有影像资料。这意味着,《正道沧桑》有近300年的历史极度缺乏影像素材。

     

        在这500年的讲述中,涉及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俄国等数十个国家,人物百余位,语种繁多,历史纷杂,中文视频素材更加稀缺。

     

        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和珍贵镜头从各条渠道不断汇集而来,难以寻到的画面就用人工手绘来解决。北京电视台特意邀请了资深画家和三维动画家,用3D版画风格制作电脑动画。动画略带怀旧感的风格复原了很多想象中的社会主义关键人物、关键事件、关键细节。

     

        5月6日,《正道沧桑》电视片在北京电视台卫视频道和新闻频道同时开播,立刻引起首都各界的热烈反响。此时,离电视片主创组正式启动只有50天。

     

        第一集《乌托邦岛》当天的收视率为0.53,在北京卫视深夜档属于较高收视率,而后创造出1.85的政论片收视奇迹。互联网上,新浪、腾讯等微博网友纷纷上传视频链接,光明网设立专题页跟进转载。网络点击量由十万到百万,由千万迅速上亿。2013年8月,《正道沧桑》光盘和书籍正式出版,迅速在各大书店热销。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启动《社会主义500年编年史》重大项目,积极推进相关课题研究。

     

        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互通,中央媒体、市属媒体联动,形成了科学理论全媒体传播的大合唱,奏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本报记者 董 城 本报通讯员 宣兴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