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21日 星期三

    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坚持“三个融合” 讲好“中国故事”

    北京文化“走出去”闯出新路

    作者:张景华 董城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21日 04版)

        本报北京5月20日电(记者张景华、董城)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博会上,北京展团以“‘走出去’战略助力北京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主题,重点展示了创意设计、广播影视、动漫网游、出版发行、文化艺术等行业,开幕当日签署合作项目近60亿元,取得了文博会上的“开门红”。

        近年来,北京立足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文化贸易额从2006年的12.65亿美元,提高到2013年的35.33亿美元,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数位居全国之首,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

        据悉,北京市把推动文化“走出去”作为首都文化建设的重要责任,协同有关部门建立了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工作推进机制,从财税优惠、服务保障、交易平台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推动文化“走出去”的方式上,不断推陈出新。

        搭建文化贸易交流平台,提升文化“走出去”的规模和质量。北京依托空港保税区,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规划用地260亩,海关、税收等各项报税政策已陆续在该区域落地,年内企业入驻率将超过70%。

        加强国际文化贸易对接。北京成功举办了8届北京文博会,贸易签约额累计达到4845亿元;2013年北京国际图书节签订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协议超过2000项,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交易额更是突破百亿元。

        加大、加快国际文化传播平台的建设。如在美国、加拿大的电视台定期播出具有北京特色的电视节目;在欧洲播出北京电视台制作的300集纪录片《北京印象》。继万达集团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电影院线运营商之后,北京蓝海天扬、海润影视、澳星东方等一批骨干企业通过设立、收购等方式在欧美、澳洲、东南亚、中东地区陆续开辟传输网络,在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文化企业“买船出海”。北京天创演艺集团成功收购美国布兰森白宫剧院后,推出驻场演出《功夫传奇》和《马可·波罗传奇》,累计演出800多场;支持四达时代开办7个语种的19个频道,在12个国家发展用户超过400万;支持北京出版集团与欧洲梅尔杜蒙开展合作,推动中国精品图书走向世界。利用“名家名团名品”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

        2013年北京市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洛杉矶举办“北京影视日”暨冯小刚“手印礼”,展映影片7部,掀起一股中国风。北京京剧院赴南美巡回商演,不仅提供当地语言同步字幕,还请当地著名说书人现场介绍剧情和京剧艺术欣赏,连演12场,场场爆满。精心组织编译的《这里是北京》《天下收藏》《来看吧中国》等品牌栏目,在境外播出后引起良好反响。这些走出去的创新举措闯出了新路子、拓展了新空间。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伟表示,文化“走出去”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几年北京市不断拓展国际视野,深化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贸易,传播了良好文化形象。文化“走出去”必须坚持“三个融合”,即政府主导与民间参与融合,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融合,渠道建设与内容提升融合,努力发掘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文化话语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