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19日 星期一

    最美基层干部

    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记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党支部书记蒋乙嘉(上)

    周洪双 危兆盖 李晓东 《 光明日报 》( 2014年05月19日   02 版)

        5月7日下午,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村民蒋国东在藕田除草收工后,带领记者向他家走去,脚下是几年前已完成硬化的生产便道。他对记者说:“水泥路已通到每一块土地,播种收割都可以用机器了,这在以前,我们丘陵地区是想都不敢想的。”

     

        带领村民把“想都不敢想”变成现实的,是拱市村党支部书记蒋乙嘉。蒋乙嘉1959年生于拱市村,1978年参军入伍,1997年退伍后下海经商。2006年,蒋乙嘉回到拱市村,迄今已投入1600多万元修建和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并带领村民走上了产业致富的道路。

     

    烂泥路变致富路

     

        蒋乙嘉还清楚地记得村里原来那条崎岖不平的烂泥路。“那时候探亲返回部队要到常乐镇去乘车,如果下雨,只能让父亲送行,我上车后把雨靴换下来交给他带回去,非常不方便。”

     

        对村民来说,交通不便影响生活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它严重制约着村里的经济发展。

     

        1997年,22岁起就在外务工的石匠秦兴建回到阔别多年的拱市村,用毕生积蓄修了一座新房。“那时候修房子太麻烦了。”秦兴建说,从村子到公路还有一段泥土路,拉建材的车进不来,只能将建材卸在路口,然后用拖拉机分批转运。一车建材要用一天时间才能全部拉回家,如果运不完,晚上还要派人守夜。

     

        2006年,身家已过千万的蒋乙嘉回到村里,眼前的情景让他心里不是滋味:“大块的土地撂荒,长满了蒿草,看着就让人心酸。”蒋乙嘉认为,路是关键因素,他决定留下来,自掏腰包为家乡把路修通。

     

        工程进展很快,2007年9月1日,水泥路全线贯通,烂泥路变成了致富路。

     

    富口袋更须富脑袋

     

        修路期间蒋乙嘉一直住在村里。他发现,制约村民致富的还有他们陈旧的观念,只是修通公路还远远不够。

     

        “拱市村要发展,必须用知识改变理念,提升村民的技能。脑袋富起来了,口袋才能富起来。”说做就做,蒋乙嘉拆掉自家的祖宅腾出宅基地,参照国内一线城市社区活动中心的标准,投资近1000万元修建了一座总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

     

        活动中心楼前有体育广场和观光鱼塘,一楼设置了村两委办公室、医疗室、图书室、爱心超市,为村民办事和日常生活提供便捷服务;二楼设有远程教育中心,既可以为村民提供农业技术培训,也可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到了三、四楼,功能分区同样明显。

     

        “以前我们这里很多人外出务工都很盲目,自己没有什么技术,也不知道市场上需要什么技术,出去只能卖苦力。”蒋乙嘉说,“我想通过我们的培训,他们再出去时就已经掌握符合社会需求的一技之长,而不是碰运气去乱闯。”

     

        此外,蒋乙嘉还投资购买了音响、乐器、服装等,成立了村文化艺术团,每个周末免费为艺术团成员提供午餐,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饱享快乐的“文化大餐”。

     

    追梦之旅永不停步

     

        路修成了、文化中心也建起来了,蒋乙嘉并没有甩手离开。这些年,陆续投资建成了公路和生产便道40多公里,新建了完善的水利系统,整理零星地块、建设高标准农田522亩,购买了拖拉机、育秧机、插秧机、收割机、旋耕机等农用机械。

     

        “先搞好基础建设,再进一步发展产业。”蒋乙嘉说,拱市村完善的基础设施不但彻底解决了机械化耕作和稻田灌溉的问题,也为进一步推广水产养殖和稻田养鱼产业铺平了道路。

     

        2011年,村里建立了土地流转平台,当年有30%的土地自愿加入了流转,次年约60%的土地自愿加入流转,到现在,村里95%的土地都进入了流转平台。

     

        2012年,常乐镇党委任命蒋乙嘉担任拱市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他提出了调整结构转型促增收,培育大户带动促民富的思路。本着自愿的原则,他组织村集体与农户签订合同,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协会)+农户”的运作模式,利用全村的流转土地2200亩,发展起长线高效产业与短线特色产业相结合的规模种养殖产业区。

     

        2013年11月,在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全体党员一致推选蒋乙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说:“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一定要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过上让城里人都羡慕的日子!”(本报记者 周洪双 危兆盖 李晓东)

     

    老百姓圆梦的好带头人

     

     本报评论员

     

        村党支部书记蒋乙嘉,内心深处对群众充满深厚情感,为群众不计回报,甘于奉献;始终坚持让群众过上好生活的执着理念,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蒋乙嘉坚持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热忱服务群众,无愧于“最美基层干部”的荣誉称号。

     

        从自愿捐钱修路到亲自清淘污泥,蒋乙嘉的举动不是普通的慈善,更不是个人的“作秀”;从卖房为村民群众发展产业到投资文化教育事业,蒋乙嘉的眼光不局限于眼前的小成绩,而着眼于长远的大发展。在带领全村人过上幸福生活的过程中,蒋乙嘉赢得了老百姓的充分信任与拥护。

     

        蒋乙嘉在带领拱市村人致富圆梦的路途上,不断克服困难、探索努力,留下的不光是物质财富的积累,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不等、不靠、不要,依靠自己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千方百计、自力更生。这是党员干部追求事业的正确方法,也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髓体现。

     

        蒋乙嘉有一颗时刻装着百姓的心,有一分时刻关心百姓的真情。正是如此,他才毫不犹豫地将个人十年拼搏获得的财富用来帮助乡亲脱贫致富。在他的内心深处,自己变富与家乡父老过上好生活的“小”和“大”之间,轻重分明,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情怀。他走南闯北、艰苦奋斗的十年经历,也给他此后献身为人民服务事业打下了基础,而他丰富的阅历、前瞻的眼光、卓越的能力,更给他所奉献的乡村发展带来鲜活的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时号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蒋乙嘉同志正是这样一位好干部,应该成为每一名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好榜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