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危机爆发已经三年多了。据联合国统计,这场危机已经造成10多万人丧生,数百万人沦为难民和流离失所者。今年初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第二次日内瓦会议如期举行,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首次坐到了一起。叙利亚化学武器的销毁工作也进展顺利。同时,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仍然在战场上拉锯,双方立场差异导致日内瓦进程出现僵局。叙利亚6月大选也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正当各方为解决叙利亚问题奔走斡旋时,法国突然在安理会内提出了一份决议草案,核心是将叙利亚局势提交国际刑事法院,这不啻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对很多人来说,国际刑事法院可能陌生而遥远。这个位于荷兰海牙的机构,目前共有122个缔约国,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不是成员。国际刑事法院一直饱受争议。
真正让更多人了解国际刑事法院的,是2008年奥坎波检察官一纸诉状,将苏丹现任总统巴希尔告上了法庭,并发出了国际通缉令。时隔4年,国际刑事法院又于2012年以反人类罪起诉了肯尼亚领导人肯雅塔,指控他在2007年肯尼亚大选后的骚乱中组织和策划了暴力活动。这些都受到了非洲国家和其他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
国际刑事法院目前审理的7项案件全都集中在非洲,引起了非洲国家的不满,也让国际刑事法院陷入了巨大政治旋涡中。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就曾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表示:“国际刑事法院以一种肤浅和有偏见的方式错误地处理复杂的非洲问题,这是不可接受的,国际刑事法院必须停止这种做法……国际刑事法院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一些国家强行推动安理会将叙局势提交国际刑事法院,这种做法十分危险。国际刑事法院能够做些什么,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各国大致是清楚的。它不仅不是解决叙利亚问题的“良方”,反而可能成为破坏政治解决进程的“毒药”。
叙利亚问题只能通过对话谈判政治解决,这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这需要叙利亚双方坐下来谈,谈下去,谈出成果。国际社会要做的是推动双方采取灵活和建设性态度,尽快举行第三轮日内瓦谈判。安理会采取的行动应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是单方制裁施压,甚至把一方逼到墙角。
在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上,中国呼吁叙利亚各方应该拿出政治意愿,做出政治决断,坚持政治解决大方向,借鉴其他有益经验,在各方诉求之间走一条符合自身国情、兼顾各方利益的“中间道路”。国际社会应该帮助其找到这条“中间道路”,而不是乱开“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