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17日 星期六

    文化聚焦

    旅游演艺要植根原生态文化

    张建庆 《 光明日报 》( 2014年05月17日   09 版)
    《云南映像》
    《印象·刘三姐》

        随着人们在旅游中对文化的追求,一种创新业态旅游演艺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不但丰富了自然景观的单调性,同时提升了旅游地的文化内涵,增强了游客的互动体验性。可以说,旅游演艺的蓬勃兴起,成为旅游地中不可或缺的业态组成部分,有些已成为经典品牌声名远播,成为旅游地的特色和亮点。

        在旅游演艺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良莠不齐的各类演艺产品。大多数旅游演艺产品只是简单的创作,雷同化、低质化的现象较重,有些甚至粗制滥造,而逐渐淡出了市场。这是由于一些策划机构及演艺商人过度商品化、低俗化,对原生态文化随意改造,甚至臆造,产生了伪民俗、伪历史、伪故事的旅游演艺。最终,这样的演艺也割裂了地域、历史、民族等旅游所在地的原生态文化,失去了文化的原真性。没有扎根原生态的旅游演艺,结果导致游客的体验变得肤浅和虚假。这种随心所欲、从未挖掘旅游景点真正原生态文化精髓的旅游演艺,也注定是短命的。

        旅游演艺的可持续的生命力在于演艺活动是否具有独树一帜的特色。这种特色,不是简单的抄袭或复制,而是对旅游景点的原生态文化内涵的挖掘,从而筛选出具有鲜明的原生态文化品格的主题,如乡土环境、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以此作为地方的核心原生态文化符号,再经过包装和渗透,放大其核心原生态文化元素,创造个性鲜明的演艺活动,形成自己的竞争力,使旅游演艺扎根本地域内的原生态文化,而变得生机盎然。

        以原生态乡土环境扎根旅游演艺。原生态的乡土环境文化的特点是自然之美,是天然之美。要把旅游演艺作品的特色和旅游地的乡土环境特点融合起来,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美感。以《印象·刘三姐》这些山水实景演出为例,把演艺产品与山水、湖面、峡谷、草原等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在自然景观中演绎故事或主题。这种实景演艺项目突破了传统室内外固定舞台的模式,把自然山水等乡土环境非常浓郁的文化完美地植根在演艺产品上,使演艺产品具有了独具的个性而无法简单地被抄袭和模仿。《印象·刘三姐》把演艺舞台搬到了位于田家河和漓江交汇处的阳朔书院山下,演出场地达1645平方公里。通过美丽的漓江水流和错落的12座山峰为背景,以乡土气息十足的船、渔火、竹排、木楼等元素作为表演舞台;以浓浓的乡土情四部曲:红色山歌、金色渔火、绿色家园、银色盛典作为全场剧情;以一年四季各种天气变化为基础;再用高科技的灯光效果,配以乡土气息的音乐、服饰和舞蹈,各种艺术形式在整个演艺中得到体现。而这其中最大的特点正是原生态的演艺场景,观众席位如梯田造型,让观众也置身于原生态中,并180度全景欣赏演艺。漓江风光之美,通过这一演艺表现形式,让游客在观看演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陶醉。同样在《印象·西湖》中,也把西湖中的岳湖当作演艺的场地,在水下65厘米处的地方设置巨大的舞台。表演时通过变换升降的舞台,在美丽的西湖背景衬托下,让游客感受到演员在水面上翩翩起舞,再配以时尚的灯光和音乐,把西湖的水、桥、亭如同梦幻般展现在游客面前,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以原生态历史文化植根旅游演艺。原生态的历史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通过各种表演形式传承下来的文化。扎根历史文化主题的旅游演艺,可以把个性文化内容以穿越的方式展现给观众,带给游客独特的历史文化审美体验。杭州宋城集团打造的《宋城千古情》能够成为文艺界和旅游界的经典,关键就在于该旅游演艺根植于历史和人文的文脉。由《宋宫宴舞》《金戈铁马》《西子传说》《世界在这里相聚》组成的四大主题,把河姆渡文化、吴越文化、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融为一体,在一个小时的有限时间里,把一千年前南宋、杭州的历史画卷,展现在视听大餐的演艺场景中。使人们在欣赏演艺的同时,读懂杭州,了解杭州的历史文化。《宋城千古情》已成为杭州文化的一个符号,这个符号的形成,正是该演艺对杭州历史文化的准确把握,让宋城的生命力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同样,由陕西省旅游集团演出的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把历史和深厚的盛唐文化底蕴依托于舞剧,在故事的发生地华清池重演历史,哀婉动人、缠绵悱恻的唐代爱情神话深深打动了每一位游客的心,也使该演艺产品的生命持久不息。

        以原生态的民俗风情植根旅游演艺。民族、民俗文化的丰富性与多元性符合了当代社会人们渴望真实、回归传统和追求自然的精神消费需求。旅游演艺扎根原生态民俗风情,可以借助独特而丰富的区域文化资源,以浓郁的地域民俗风情为主要元素,通过主创团队整合该区域内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意象,来多角度展示当地的民俗风情和精神,从而形成具有地域文脉和民俗特色的旅游演艺新业态。如《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取材于经典花鼓戏《刘海砍樵》的情节,配以古老独特的民歌、民舞、唱词和旋律,无论在节目的编排和演出内容上,还是在表演的艺术形式上都力求原汁原味,通过音乐、舞蹈、歌曲、魔术、杂技的交相融合,将凡人和狐仙的爱情悲剧演绎得惟妙惟肖,游客犹如置身湖南客家。又如由白族舞蹈家杨丽萍执导的《云南映像》,把原生态的音乐与舞蹈元素与土生土长的演员配以民俗情韵的道具服装,将云南独特的民族歌舞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表现出了与主流演艺文化截然不同的舞蹈艺术,展现出了大型的而又有原生态的民俗风情味的歌舞集,给游客带来了古朴而独特的震撼体验。所以,扎根原生态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适度的深层次、综合性开发,旅游演艺产品就会富有极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总之,游客在旅游地的游览过程中观看旅游演艺后,就会更感性地对旅游地的文化、历史、风俗等有了新的探索和追求,满足了其求知猎奇的欲望。这种欲望的满足,符合当前人们旅游的精神需求。原生态文化是特定区域的自然和历史环境造就的文化,旅游演艺在艺术创新中要把握游客需求,利用地域原生态文化资源推出旅游演艺产品,形成既具有个性鲜明又具文化内涵的旅游演艺,使游客感受异域文化的魅力。所以说,将原生态的乡土环境、民俗风情、历史人文等文化扎根于旅游演艺,在策划设计中,力求保持表演的原汁原味,寻求原生态与市场化最佳结合,还原给游客真实的原生态旅游体验,才能使旅游演艺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