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日本财务省公布了2013财政年度(截至3月31日)的国际收支初值。其中,反映日本与海外的实物、服务和投资等交易情况的经常项目顺差为789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82亿元),较2012财年大幅减少81.3%,再次刷新了自1985财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最低纪录。同时,这也是日本的经常项目顺差在历史上首次跌破1万亿日元。该统计数据还显示,今年3月份,日本经常项目顺差为1164亿日元,同比大幅减少90.9%。
据统计,2007年,日本经常项目顺差到达峰值,全年顺差总额曾高达24.3376万亿日元。然而就在仅仅6年之后,日本的经常项目顺差规模已跌至峰值时期的三十分之一左右,日本创汇能力的严重衰退由此可见一斑。对此,日本媒体较为一致地分析认为,贸易逆差额的不断扩大是日本经常项目顺差暴跌的主要原因。
具体而言,自2011年“3·11”东日本地震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以来,核电站的关停迫使日本不得不大幅增加能源进口。尽管受日元大幅贬值提振影响,2013财年日本出口额较上一财年上涨12.2%为69.8万亿日元,但由于进口额攀升19.6%为80.67万亿日元,导致2013财年日本商品贸易逆差额首次突破10万亿日元。这也是日本历史上首次出现连续3年贸易逆差的现象。
与此同时,由于日本企业将生产基地由国内转移至海外的趋势并未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而出现明显转变。因此,日本政府试图以日元贬值来扩大出口,降低贸易逆差,进而增加经常项目顺差的设想很难实现。
有日本经济学家分析指出,目前,日本的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是依靠日本企业的海外投资收入作为支撑。从长期来看,如果继续放任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日本甚至将有可能出现经常项目逆差的情况。即使经常项目出现逆差,短期内也不会影响到日本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但是,与美国、英国、法国等长期维持经常项目赤字的国家相比,日本的情况更加令人担忧。当前,日本政府为应对巨额的财政赤字,必须大量发行国债。而其中的大部分国债被日本国内的金融机构所吸收。一旦经常项目出现逆差,日本国内能够用于购买国债的资金将随之减少,日本国债将更多地被国际投资者所购买。届时,日本国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将难免受到冲击。
为此,日本《产经新闻》的分析文章指出,在日本的贸易收支情况暂时难以得到有效改善的情况下,为了将经常项目维持在顺差状态,当务之急应该是确保贸易之外的收入来源。在继续为日本企业的海外投资注入活力以增加其收入的同时,必须积极推进“观光立国”等政策,围绕服务业来全力开拓新的收入来源。唯有官民并举,摆脱长期以来的“出口依存”模式,日本经济才有可能再现曙光。
(本报东京5月15日电 本报驻东京记者 谢宗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