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13日 星期二

    光明论坛

    他们去哪儿了?

    刘文嘉 《 光明日报 》( 2014年05月13日   02 版)

        他们去哪儿了?

        不是在问“爸爸去哪儿了”“时间去哪儿了”,在原中央苏区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江西瑞金,人们追问的对象,是“八子参军”这个真实故事的主人公们。

        1934年5月30日,当时的中共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刊发了这样一则报道:《八兄弟一齐报名当红军》,内容是江西省瑞金县下肖区七堡乡第三村农民杨荣显的八个儿子同时报名参军的事迹。其时正值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四个月后,长征开始。人们关于这八位年轻人的最后消息,是他们在长征中全部牺牲的噩耗。时间地点,不详;后代去向,不详。

        二十年后,老表(江西人对同省老乡的称呼——编者注)们为八兄弟在村里建了衣冠冢。八十年后,艺术家们以八兄弟的故事为蓝本创作了著名的歌舞剧《八子参军》。漫长的时间里,很多学者、记者、地方党史工作者都曾试图调研这八位兄弟牺牲情况,追寻其后代的踪迹,却再也找不到那些在历史的指缝中遗漏下的信息。

        成文的历史总是线条简洁。一句“沧海桑田”,背后可能是数百万人的命运;成千上万动人心魄的故事,也只能换回一声“换了人间”的叹息。那些从峥嵘岁月里走过来的老人,会告诉你八子参军的故事并不“稀奇”——在瑞金,24万人口中有11万多人参加了革命;在井冈山,4万多牺牲的烈士们只有1.5万人留下姓名。父送子、妻送夫上战场的场景每天都会上演,这样的歌谣在老表们中间传唱:“最后一斗米,送去当军粮;最后一尺布,拿去做军装;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八位同时参军的兄弟,他们去哪儿了?那些被送上中华民族解放斗争前线的儿女、丈夫、兄弟、姊妹,他们去哪儿了?他们曾在哪座山坡上遥望过家乡,曾在哪一条河水边给亲人写信,哪里的田野浸润过他们的鲜血,哪里的土地最终留下了他们的英魂?长征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那么广阔,如果他们的骨灰被撒入江河,是赣江、湘江还是嘉陵江?如果他们的遗体被埋葬于田野,是在江西、贵州还是陕北?

        早有不少学者踏破铁鞋,但最终还是毫无发现。还好我们还能这样安慰自己,无论赣江还是湘江,最终都会汇入长江;无论赣南、陕北,都在这中华大地。也许,“不知所终”的结局是在提醒后人:见山皆可凭吊,遇水亦应缅怀。

        八十年过去了,人们还在寻找。结局可能并不乐观,但很多时候,“寻找”本身就是追念,就是激励。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值得掂量,让那些史书上的文字变得意象丰沛,让一个民族的几辈人之间,有了心传与默契。普通人,如我们,虽不能亲自考据和调查,但如果能常常在心底问一句“他们去哪儿了”?如果能在平常生活的一个瞬间想到,他们的足迹,印成一条条大道,他们埋骨的地方,矗立着我们的城市,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寻找?

        这种寻找,是寻根,也是寻找一种带着历史感的活法。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