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10日 星期六

    《“老百姓是天”》后续报道

    《“老百姓是天”》在读者和网友中产生强烈共鸣

    刘军 薛云松 《 光明日报 》( 2014年05月10日   02 版)

        本报5月9日一版头条发表长篇通讯《“老百姓是天”——湖南省宜章县退休干部、共产党员袁贤光的故事》,人民网、中国文明网、共产党员网、中国义网、腾讯网等110多家网站转载报道,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共鸣。

        光明网网友郑国庆说:“文章中那一个个故事,一串串数字,不由人不对袁贤光老人心生敬意,受到一次灵魂的震撼和洗礼!袁老爹是南下干部吴秀英大姐培养出来的,袁老爹又用忘我无私的一生在影响更多的人,薪火相传,这就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正能量!”

        华声在线网友“miyu320”说:“还没有看到一半,泪水已经打湿了双眼。袁爷爷的事迹告诉我,心系群众的党员干部才是真正的党员干部。袁爷爷是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好的代言人。”

        湖北荆门读者杨明华说:“一字不漏地、反复认真地阅读了《“老百姓是天”》,深深地被这位老共产党员感动了。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真正无私奉献的人,才会有这样执着的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在澳门工作的欧阳玉娥说:“今天早上打开光明网,就看到了《“老百姓是天”》这篇文章。我曾在宜章家乡支援一个叫彭长清的残疾人。也就是《光明日报》版面上照片中那个人。那个家庭好悲惨,三兄妹都是患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症。他们长到20多岁时,就失去了语言和运动功能。我认识彭长清后,给予了适当的帮助。我发现,袁贤光老人一直长期坚持帮扶他们家,成了他们一家的精神支柱。袁老知道我参加帮扶后,就表扬我。袁贤光说得好,不是有希望才帮助,而是在坚持帮扶中才看到了希望。”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一班陈文琪说:“社会总评论我们这一代人是迷茫的一代,在社会转型期,我们看到自己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而又没有经历过艰苦的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无疑为我们的思想和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在这个充满怀疑的时代我们更要坚定信仰。袁贤光之所以能够始终如一地把老百姓放在心上,就是因为他始终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义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自己的道德准则。”

        长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班杨曦说:“当我们成为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党员时,心里就有一种不同的使命感。也许袁贤光并没有太多伟大辉煌的业绩,但他真实可信的好事善事,可亲可敬,同样感动着无数身边的人。”

        韩国高丽大学传媒13届学生熊奥博说:“袁贤光这样的公职人员,所言所行,着实让人敬佩,令人称赞。有的官员意识不到自己‘人民公仆’的本质,摆架子、装阔气、官僚作风,对群众说话还带着‘领导范’。相信本着‘公仆’思想为公民服务的公职人员会越来越多,人民民主也会更加落到实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汤依珣说:“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袁贤光老人一直以最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只要他认为自己该做的就奋不顾身,只管鞠躬尽瘁,哪顾得上自己尘满面、鬓如霜。我们看到了感动,就应该将它传播出去,将爱传递出去,将无私无畏发扬下去,将精神种子播撒下去,做中华美德的继承者,做和谐社会的接班人,共建中国梦。”

        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122班王菁菁说:“袁贤光来自群众,受过群众恩惠,被群众救过命,因而怀着感激之情,依靠自己的决心与能力为群众谋福祉,正如鱼受水的滋润与哺育成长之后反过来为水带来生机,是共产党员的典范。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以优秀共产党员为榜样,树立崇高理想,将自身发展与回馈社会相结合,将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统一。个人追求与回馈社会并不矛盾,回馈社会一方面是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通过努力促进社会发展,也能为自己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空间,从而确保自身价值可以更好地实现。”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29班姜大昭说:“帮助别人本是生活中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是发挥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袁老却将其渗透进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将它变成了生命中最耀眼的存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一名深经世事的老党员,他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得如此彻底,八十高龄依旧在无私地释放着自己的光和热。”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生杨博说:“看完袁老的事迹,感受颇深,作为一名老党员,他以身作则,兢兢业业,事事必定躬亲,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袁老,用他的实际行动在感染着我们这个社会。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需要提高的还有很多很多。而现在,我们应该清楚自己需要做的是什么,既然是社会的一分子,就应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吉林长春读者段春雨说:“一个人做一两次好事很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袁老做到了,真的很了不起,袁老值得所有人尊敬!这样的宣传多一点,社会就会多一些阳光和温暖,多一些和谐的社会氛围。”(本报通讯员 刘 军 薛云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