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长廊上挂着一幅小学生的书法作品,楷书墨笔,端端正正地写着一句格言:“以出世之心做人,以入世之心做事。”这“入世”与“出世”的语意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得清楚的,但这句话字面上的道理倒也并不难懂,其实讲的就是一个人行事与做人的态度:做人,对名利不必看得太重,不为名缰利锁所束缚,方可活得从容潇洒;行事,却要有积极进取的态度,认真地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不枉来人世间一遭。
换一个角度来认识这两句话,一个人倘若以入世之心做人,以出世之心做事,会怎样?这样的人凡事都不愿意花力气好好去做,却整日里斤斤计较个人眼前利益,热衷于投机取巧,希望不劳而获。这样的人,在任何地方,都是让人唯恐避之不及的。
可能也有中间风格的:一种以出世之心做人做事,另一种以入世之心做人做事。前一种人于现实事务上难免消极懈怠,也就难以在现实社会生活下去,再说,倘若人人都去做自由散人,谁来维持社会的运转,推动人类的进步呢?后一种人如果能在一定尺度内计较得失,倒也无可厚非——人都是利益的人,让芸芸众生都不讲个人利益,变成圣人,那不现实。但每次付出都要求得到对等的回报,没有回报就不愿付出,这样的人看似精明,却缺少人生的大智慧与大襟怀。这样做人,不但难以取得大的成就,而且容易滑向私欲的深渊,因为不是所有的付出都立刻有回报,刻意求得的所谓回报可能反而带来灾祸。
和许多人生哲理一样,这句格言对一些人来说,是属于知易行难的一种。真正能做到知行合一者不但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且会为世人留下一段令人景仰的佳话。画家吴冠中就可被称作这样的典范。吴冠中先生在世时,他的润格就位居当时中国画家之首,在外人眼中,先生一定不是一般的有钱了,吃穿用度理当奢华不凡,但生活中的先生却是非常朴素,住着普通的民居,在街边的剃头摊上理发,除了将几幅画留给子女做纪念,他在生前就把大多数作品捐给了公立美术馆。与拍卖市场上他绘画作品的天价相比,吴先生本人对物质的要求是极低的。然而,他对待自己的艺术创作却非常认真投入,在风雨中撑着一把伞也要把画画好。几十年里,他可算是生命不息创作不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终成一代大家。先生的积极入世还表现在对现实的关注,他不做好好先生,敢于针砭时弊,敢于发表自己的艺术观点,时有振聋发聩之语引人思索,其人格精神同样为世人所敬仰。
人生之中,对入世与出世的选择,反映出的是一种人生态度,而态度凸显的,则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