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09日 星期五

    “朋辈式”沟通、“俯下身”对话

    大学生为温州高校点赞

    陆健 章瑚 《 光明日报 》( 2014年05月09日   06 版)

        本报讯(记者陆健 通讯员章瑚)近来,温州几所高校针对大学生教育和管理上出现的新问题,摒弃说教等教育方式,推崇“朋辈式”沟通和“俯下身”对话,利用微博、微信等90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接通学生“地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受到了广大师生充分肯定,吸引了众多青年学子的积极参与。

     

    “玩自拍送餐券”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日前为鼓励学生争坐教室第一排推出“新规”:凡是坐第一排的学生只要自拍并附文字发至朋友圈集赞,可参与抽奖,奖品为学校提供的10元早餐券。这让学生感到意外和欣喜,“学校能放下架子,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参与我们学习和生活的管理,这种方式我喜欢!”瓯江学院大三学生王聪说。

     

        4月16日,20名上课坐在第一排的学生欣喜地从老师手中拿到了价值10元的早餐券。以前,上课的时候教室里有个怪现象:前排空荡荡,后面挤满人。为了鼓励学生上课争坐第一排,温大瓯江学院经管分院出了新招——“玩自拍送餐券”。第二天上午,老师们惊奇地发现,很多学生一大早就来到教室占位,甚至主动晨读。

     

        “我们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用手机发微信,且热衷玩‘点赞’活动。所以我们就想尝试,能不能改变形式,用‘点赞’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学院辅导员李宝珍说,现在的90后大学生都有鲜明个性,如果还像以往那样对学生采取说教、管束等教育方式,只能起到相反效果。

     

    用“网言网语”发布校方信息

     

        温州医科大学去年9月开通了官方微信公共平台,向学生传递各种校园信息、政策解读、优秀校友介绍等。而与其他高校不同的是,这个学校官方微信的幕后推手是一群90后大学生。

     

        该校宣传中心周建国调研发现,许多大学生对学校的各种发展变化以及信息都是关心的,但对校方发布的正儿八经的新闻、信息却存在“心理抵触”。如何让大学生受众愿意看校园信息,周建国琢磨很久决定将话语权“放权”给学生。校方极力支持,只对这批操作“新媒体工作室”的学生提出两点要求:思想和方向保证正确;尽量使用“网言网语”。

     

        于是在这个微信平台上,有帅哥“都教授”呼唤同学们来上课;各种校园“男神”展示校园优秀学子风采;还有有趣的摄影作品展来体现班级凝聚力;各种身边真实案例劝导同学考试莫作弊等。没有任何宣传和广告,7个多月时间内,温医大官方微信平台粉丝达8000多人,最火的一条信息转发次数有3万多。

     

    “俯下身”对话学生为思政工作添活力

     

        在温州各高校,摒弃枯燥乏味的教条主义,选择“俯下身”与学生对话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亮点。温大城市学院原院长周锦成和党委书记胡伟国就曾为毕业生录歌送祝福,被学生们称呼为“成叔”和“国哥”。温大党委副书记牟德刚利用微博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柴米油盐”小问题,受到学生爱戴与追捧。4月中旬,温大教师教育学院启动书香教育悦读活动,采取学生中流行且喜欢的“微博积分”方式,引导大学生积极阅读世界名著。

     

        “现在高校的学生大多住校,生活上相对自由,在这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思想迷惘的状况。这个时候老师的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90后大学生,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包容和理解。”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周奇认为,近几年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想健康和心理健康,而不仅仅只看中成绩。学校提倡的是一种“服务”学生的教育理念,而正是推崇这种“服务”的意识,才有了那么多“接地气”的举措。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